第1134章 打垮(第2/3页)

谢利认为《正义天使》拥有使用当代电影技术,以及制造流畅影像的自信,但又批判这些特质,因为电影不像泰伦斯·马利克的《细细的红线》那样有着反躬自省的素质。他说《正义天使》是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用象征性的救赎把南京大屠杀强行塑造为中国版的犹太种族屠杀。谢利没有明确地说,但他似乎认为‘斯皮尔伯格’和‘好莱坞’是近义词,而张然的错在于跟随了斯皮尔伯格的脚步将观众震撼得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从而把意识形态当作历史。我不想要在这点上多作文章,但我必须说这是屁话。这充分表明谢利不了解电影史,以及对电影语言的无知。

事实上,《正义天使》避免了自命不凡的说教,而且结构是流动的,焦点间歇地在三个主角,以及两个时空之间转移、同时又不断地回到全局,让这部影片完全不同于任何好莱坞影片。《正义天使》有技巧地展示了一系列得与失,而且自始至终试图给予角色心理深度。电影整体风格冷峻内敛,带有强烈的纪录片风格,让人想起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时期的电影;而影片中重复的、有节奏的蒙太奇呈现冷漠的围观者的面孔,让人想起20年代苏联的蒙太奇实验而不是任何美国电影,哪怕是支持共产主义者的电影如刘易斯·迈尔斯通的《北方之星》。给谢利留个功课:看一下唐·希格尔的《突击魔鬼岭》以及对塞缪尔·富勒的《铁血军营》的导演剪辑版,然后再来谈论好莱坞怎么重现战争。

谢利既不懂电影史,也不懂电影技巧,更不懂张然,他对《正义天使》的攻击完全是建立在主观臆测之上的。在攻击张然电影时,谢利恰好犯了自己所批判的错误,充满了政治意识,就像张然说的,那不是影评,更像政治评论。我的观点是,面对这些影评人愚蠢和不诚实的攻击,《正义天使》应该被维护。”

张然在《影评人的七宗罪》里就指出影评人不懂电影,也不懂电影语言;波德维尔这篇文章进一步证明了张纯如的观点,谢利·克雷泽既不了解电影史,也不懂电影语言,对《正义天使》的批判完全是政治性的,而不是从电影本身出发。

波德维尔是电影理论方面的专家,他对电影的理解,所掌握的电影知识和理论不是谢利·克雷泽能够比拟的;对波德维尔的抨击谢利·克雷泽根本无法招架。

谢利·克雷泽和其他影评人都清楚这一点,都假装没看见波德维尔的文章,继续对张然发动猛击,继续抨击《正义天使》是烂片。

不过张然很快再次开火了,在Fly发表了一篇名为《揭开政治影评人画皮》的文章,并标明欢迎媒体转载。张然在文中写道:“波德维尔说得很对,谢利·克雷泽他们说《正义天使》是政治宣传片,应该拿出证据来;同样的,我说谢利·克雷泽他们的评论是政治评论,也必须拿出证据来。

我当然有证据,因为谢利·克雷泽他们的影评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只要是展现日军在二战中暴行的电影,就会被他们扣上政治宣传片,以及反日之类的帽子;但同类型展现德国纳粹暴行的电影就不会如此,他们甚至会为电影拍手叫好。这种倾向性太明显,我不得不认为他们的影评是政治评论,因为我没有证据说他们收了东瀛人的钱。

我从众多的二战电影中选了十部电影,其中包括四部展现日军暴行的电影《正义天使》、《南京南京》、《坚不可摧》,以及《金陵十三钗》,三部表现美军与日军交战,但不涉及日军暴行的电影《细细的红线》、《父辈的旗帜》、以及《血战钢锯岭》;三部涉及德军和德国纳粹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以及《无耻混蛋》;让我们来看看,谢利·克雷泽他们对待这些电影的不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