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口水战(第3/3页)

我不知道谢利·克雷泽、霍恩·格伊尔等人看《再见语言》时是不是睡着,但我知道他们跟其他所有睡着的评委一样,对《再见语言》的评价是:戛纳又一部神片诞生。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电影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又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电影史上出现过很多伟大的影评人,当《公民凯恩》遭到评论界,甚至萨特这样的文坛领袖抨击时,巴赞挺身而出与之论战;当《雌雄大盗》无人问津时,宝琳·凯尔为它摇旗呐喊;但现在影评人正在变成笑话,很多影评更多的是宣泄,而不是理性地探讨问题。

甚至有不少影评人是为了金钱而写作,片商、甚至东瀛右翼,只要给钱让他们说啥就说啥,他们经常把写好的评论提前送给片商看,供其摘录妙句或修改,而片商会将他们的话放在电影或DVD宣传广告上。更有甚者,2001年索尼哥伦比亚虚构了一个叫作大卫·曼宁的影评人,吹嘘自己的影片,后来被揭穿,法院判索尼赔偿150万美元,每个看过那些片子的观众可以去领5美元。

在80年前影评没有太多价值,是巴赞让影评有了地位,但如今的影评人正在摧毁这一切。从80年代开始就有人在喊影评将死,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那影评真的要死了!”

这篇长文发出来后,张然粉丝和支持者笑疯了。他们没想到张然的嘴这么毒,整篇文章引经据典,将谢利·克雷泽等人的影评贬得一钱不值,恐怕以后很少有人把他们的影评当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