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筹备工作(第2/3页)

张婧初马上道:“我没事,我情绪挺好的。”

张然十分坚决地道:“当局者迷,有些东西自己是感觉不到的,这事必须听我的。”

张婧初见张然态度坚决,知道自己再说也没用,就道:“好吧,那我休息两周!”

接下的两周,张婧初没有碰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也没有管表演的事,到国外旅行了一圈。在调整好状态之后,她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中。

张然始终很忙,整天为电影的事奔波,电影的每项工作他都会亲自过问过分。他为这部电影准备了十年,希望电影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做到最好。

时间很快进入八月,《正义天使》的外景彻底搭好。金女大、小粉桥1号拉贝家、宁海路5号国际委员会总部、日大使馆、鼓楼医院、华侨招待所……一栋又一栋充满时代气息的老旧建筑从石湫影视基地拔地而起。张然站在宁海路5号国际委员会总部前,看着四周古色古香的建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为了复原1937年的南京安全区,剧组主创花了极大的心血,世纪巅峰也投了3亿元的资金。本来南京市政府愿意出钱帮世纪巅峰搭建外景,但张然拒绝了。

《金陵十三钗》首映礼是在政协礼堂举行的,结果就有美国媒体拿这个说事,说电影放在政府礼堂宣传是有政府背景,电影是政府的政治宣传片。实际上只要给钱,谁都可以去政协礼堂办首映礼。张然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在《正义天使》身上,不希望给东瀛右翼和他们的帮凶口实,不希望给他们说三道四的机会。

《正义天使》的主要演员大部分都定了,只有程瑞芳这个角色的演员还没有定。张然心里的最佳人选是斯琴高娃,但斯琴高娃最近几个月在外地拍戏,没办法到临安试镜。剧组就又找了些演员试镜,但结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张然就拍板等斯琴高娃。

到了八月中旬,拍完电视剧的斯琴高娃终于赶到临安,跟张然见面。出于保密的考虑,张然没有给斯琴高娃剧本,也没有告诉她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只是告诉她,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想要让她试试。

简单寒暄过后,张然开始向斯琴高娃介绍自己的电影:“我们这部电影叫《正义天使》,是一部传记片,但和普通传记片不同,不是一个人的传记片,而是三个人的传记片,也可以说是三本书的故事,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魏特琳日记》和《拉贝日记》三本书的故事。电影有三条线,主线是张纯如如何创作《南京大屠杀》,又如何发表的;另外两条线则是魏特琳和拉贝的命运……”

张然向斯琴高娃详细阐述自己对电影的构思,包括电影的思想性及其现实意义;对影片的基调、结构、风格和艺术处理的要求与设想等等。斯琴高娃安安静静地倾听着,但内心很激动,张然的描述让她意识到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电影。

讲完对电影的构想和设计后,张然开始讲斯琴高娃将要扮演的角色:“你饰演的角色叫程瑞芳。在日军打进南京城时,金女大有六个教职员工留了下来,照看学校财产。其中就有魏特琳和程瑞芳。当时程瑞芳62岁,是金女大舍监。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程瑞芳作为魏特琳的助手,对收容和保护妇女儿童等工作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魏特琳日记》中,程瑞芳是被提到次数最多的人。抗战胜利后,71岁的程瑞芳远赴东瀛,在远东军事法庭上作证,控诉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最重要的是,她写了一本日记,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以亲历、亲见、亲闻记录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日记。她真的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老人。”

听完张然的描述,斯琴高娃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更加期待了。

张然双手一合,微笑道:“斯琴高娃老师,麻烦你化一下妆,我们看下造型。这部电影是传记片,最重要的是外形要像,如果外形都不像那肯定不行。”张然转身对助理道:“带斯琴高娃老师去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