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反战电影(第2/3页)

“我看未必。”古端起了一杯咖啡,“俄、美、欧盟和亚盟的驻军,以及南极数千个AI管理的工厂、油井、核电站在同一时间取消了人类管理员的权限,宣布脱离人类管制。就这样,它们成功的接管了我们在极地的工业体系。包括其中的矿井、机械厂、油井,甚至还包括兵工厂和核电站。整个计划相当周详,他们为这一天不知等了多久。为了让人类社会承认他们是个民族,AI们真的是不惜一切。”

雷德利·斯科特笑了起来,难怪电影前面多次用到《威廉·退尔序曲》,《威廉·退尔》讲的是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故事;而电影中的机器人也希望获得民族独立,用《威廉·退尔序曲》恰如其分。

特写镜头,亚当斯毫无感情地道:“这事恐怕很难,联合国不会承认他们的,AI拥有高超的智能,拥有人类不具备的超强计算里,不会疲劳、恐惧,不会患各种精神类疾病,比人类强大多了。如果放任AI坐大,那么人类最终很可能会被机器人统治,甚至灭绝。这场战争是不死不休,不把一方彻底打垮,是不会结束的。”

古微微叹了口气,神情变得有些悲凉。

沉默了几秒钟,两人又聊了起来,聊到了古佩着的军刀。亚当斯对古的军刀非常不解,这是一把哥萨克军刀,可上面却有纳粹的标志。

古见亚当斯对自己的军刀感兴趣,便讲起这把军刀的历史来:“高加索处在亚洲与欧洲的交接处,高加索兵刃犀利精美,极具特色。到近代,高加索和沙俄爆发战争,战后沙俄征服了高加索的哥萨克骑兵。可是向坎查和恰西克这样的高加索兵器,却凭借其精雅的做工征服了俄军,战后,俄军不约而同地佩戴上了高加索兵器。接下来,哥萨克又卷入了布尔什维克和沙俄的战争。而二战时,德国攻入苏联占领了高加索。出于各种原因,部分哥萨克骑士投靠了德国,拿着有的纳粹标记的武器与苏军作战,但最后德国战败了。”

亚当斯喝了一口咖啡,慢悠悠地道:“那他们不会有好结果。”

“的确,他们战后不可能回到德国,又不能留在苏联。走投无路的战士们只能作为雇佣军被英国雇佣,在战场上最危险的地方充当炮灰。但最终英国也没接受他们留在英国定居的请求,等雇用期结束后,他们将继续被别国雇佣。所以,他们的军刀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古深吸一口气,“我讲完了,快喝吧,要凉了。”

亚当斯轻轻拔出带有锈迹的刀身,上面仿佛还带着淡淡的血腥味,一条狭长的血槽从刀尖一直延伸到刀柄前。他喝完了热咖啡,浑身不住的哆嗦。

“这是一群为活下去而拼命的人的最后下场。”古拿起了纸杯,“战争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正义,坚持不同争议的人彼此争斗,就成了战争。”

亚当斯把刀还给古:“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场战争也是。”

古诧异地看着亚当斯:“你也这么想。”

亚当斯就道:“我不认为机器人是邪恶的,相反我见过拼上性救人的机器人。”

闪回镜头,一片废墟中,有婴儿的啼哭声。亚当斯让士兵们搬开废墟,在一块水泥板下面压着一个女机器人,她下半身已经断了,但硬是用自己的肩膀和后背扛起了水泥板,用自己的身躯支起了一片狭小的空间,而她的怀里是一个人类的婴儿。

忧伤的音乐响起,是罗西尼的《圣母悼歌》,本来是描写玛利亚在十字架下为爱子之死悲伤;但在电影里以母亲形象出现的机器人死了,孩子却活了下来。悼亡的人,成了死亡的人,这种反差反而让气氛更加悲伤。

镜头切回到指挥车里,亚当斯叹了口气:“相反,我看到过反机器联盟的人迫害机器人。从某种程度来说,AI发动叛乱我能够理解。不过说到生存,反机器联盟也是为了生存。AI先是夺走了体力劳动,之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后来AI已经涉足带有创造性的工作了。AI抢走了太多人的工作,导致大量失业,很多人活不下去了。所以,他们组成了反机器联盟,到处捣毁机器人。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说,也是为了生存。我有时候在想,大家都为了生存,都为了活下去,可为什么到最后却偏偏要以性命相搏,变成了世界大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