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电影上映(第2/3页)

张艺谋轻笑着摇头道:“这段黑屏是张然故意设计的!”

张伟平自然不信:“搞这么一段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的镜头做什么?他脑子被驴踢了吧!”

张艺谋知道张伟平根本不懂电影,解释道:“这部分戏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听的,是声音蒙太奇,而且是用到极致的声音蒙太奇。你听到脚步声音了吗?是高跟鞋的声音,说明理发的是年轻姑娘。你再听刮胡子的声音,年轻人一般都用电动剃须刀,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到理发店刮胡子,说明这个人是上了年纪的男人。张然通过声音在画面外构筑了一个相当完善的画外空间,仔细听的话,我们能够感受到看不到的东西!”

张伟平直接听傻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经过五分钟的煎熬,电影终于恢复了“正常”,随着老黄睁开眼睛,小于出现在观众眼前,故事正式开始。

几个月前,《一个人张灯结彩》八分钟的开场戏震惊了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现在同样震撼了张艺谋他们这些导演。他们心里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多声部蒙太奇真的重现人间了!

电影在继续,当老黄走出理发店后,镜头摇向了山下的城市,在一片黑色当中,在整个城市灯火璀璨中,电影的名字“一个人张灯结彩”出现在银幕上。

现场不少观众在知道张然要拍《一个人张灯结彩》后,都专门看过田耳的这部小说,对故事的发展相当清楚。不过随着电影的推进,大家发现电影和小说有很大不同。

在小说开头,小崔他们抓了个偷爬进女教师宿舍,对女老师耍流氓的中学生。他们把学生带到警察局后,这学生竟然耍横,他们就让几个实习警察打了他一顿。小崔本来也准备过过手瘾,被老黄叫住了。几天后,小崔感谢老黄当时拽自己一把,几个实习警察下手太重,把那学生打了出问题。为了表示感谢,小崔约老黄出去玩,然后引出了另一个重要人物于心亮。

警察打人这种情节肯定过不了公安部的审查,于是,电影中就变成了小崔在老黄的帮助下找到线索,破获一起高中生弑杀父母的案件。小崔为了表示感谢,请老黄到南泉镇洗温泉。南泉是山城有名的温泉,但距离有些远,小崔他们就包了辆车前往。小崔包的正是于心亮的车,他跟于心亮是朋友。一来二去,老黄跟于心亮也成了朋友,并知道了小于就是于心亮的妹妹。

对这段改编,张艺谋觉得相当成功,高中生弑杀父母具有隐喻作用,双方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才导致的悲剧,父母与孩子尚且难以沟通,那其他人呢?这个案子从侧面展现了冷漠的现代都市中道德沦丧和欲望膨胀背后所隐藏的个体的孤独;同时,通过老黄与小崔的对话,引出了老黄的家庭关系,他离婚了,女儿在外地工作,平常联系很少,老黄也是孤独的。

贾樟柯的看法则完全不同,他认为张然这段改编很失败:“张然胆子太小了!既然是实验性作品你怕什么嘛,大不了电影被禁而已!你在国外有那么大名气,又那么有钱,你怕什么啊!这么一改,对于体制的批判就消失了!”

在贾樟柯看来,小说里面中学生被警察抓后,不断问警察证据呢?还对警察说,你们不要知法犯法,结果却被警察打成了傻子。这多讽刺啊,警察为什么这么猖狂,敢在警察局大张旗鼓的打人?这是体制问题啊!电影要是直接拍出来,那就是对滥用权力最直接的批判,是对体制赤裸裸的嘲讽!张然这么一改,对体制的批判就没有了!

贾樟柯对电影很失望,对张然更失望。

银幕上,老黄、小崔和于心亮坐在一起吃串串香,三个人在蒸腾的雾气中,漫天漫地的聊着。于心亮又说到了自己的妹妹小于,尽管他对妹妹有很多不满,但那终究是自己的妹妹,还想希望她有个好归宿。于心亮觉得老黄人不错,借着酒劲,想要把妹妹介绍给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