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王晓帅开炮(第2/3页)

曾茂君和吴鹤浒都微微点了点头,看来《建国大业》上映的时候,一定要多排!

跟高君他们聊了几分钟,张然来到台上,在自己的位置坐下。今天的座谈会先是张然他们四个导演谈,然后才是导演们跟院线经理们进行交流。

张然左右两边分别是陆钏和王晓帅,他跟陆钏起过冲突,跟王晓帅不熟,因此跟他们点了下头,就算打过招呼了。

今天的讨论由张国立主持,论坛开始后,他介绍完嘉宾,首先请陆钏起来发言,谈谈中国电影市场究竟需要怎样的电影。

陆钏讲述了自己在《南京南京》发行时的所见所闻,他觉得中国电影应该回归市场:“中国的观众特别好,通过《南京南京》,我发现观众的欣赏水平远远高于我原来的想象,中国院线也特别支持好的国产电影,所以我对中国电影市场充满信心。”

接下来轮到魏德圣,他去年凭借《海角七号》刷新了台湾票房,成为台湾最卖座导演。不过他在发言时,却大倒苦水:“过去几年,我跟投资方一次次谈提案、谈项目都十分受挫。他们告诉我,他们很喜欢我的剧本,但观众不会喜欢,因为它不符合这条、那条的商业规则。为什么美的东西要用那样多的规则圈定?就算《海角七号》成功了,他们还是告诉我,这是特例。”

魏德圣谈完,张国立把话头转向了张然,笑着问道:“张导,你的电影不但质量高,而且票房也特别好,现在请你来谈谈,中低成本影片如何平衡质量与市场。”

张然心里暗暗摇头,又是这种问题,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他就道:“那我随便说几句,我姑妄说之,大家姑妄听之吧!”

张然现在是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在一些人眼里,哪怕张然放个屁,都会觉得是香的。

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在张然身上,想要听他会说些什么。

张然不紧不慢地道:“这个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又很简单,就是给观众想要的。其实中国观众对电影要求很低的,就是喜欢看好故事,最近几年国内比较成功的新导演像宁皓、丁胜,他们能够脱颖而出靠的就是讲故事的能力。讲故事能力不是说一定要编很复杂的故事,只要把故事讲圆,让看恐怖片的观众真的被吓到;让看爱情片的观众觉得浪漫甜美;让看喜剧片的观众哈哈大笑,基本上都能够获得观众的好评,可惜的是,现在很多导演从来不关心观众想要什么。我遇到过一个群众演员,给我讲过一件事,他曾经问过一个导演,你拍的电影为什么我看不懂,结果那个导演说,我的电影不是拍给你这样智商的人看的。这不是个案,我们很多导演都这样,不但自身能力不足,还特别自恋,整天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观众的骂声充耳不闻,觉得观众懂个屁,不知道欣赏他们的伟大作品!”

在场不少观众都在点头,而院线经理们更是有鼓掌的冲动,他们见识了太多这样的导演,这些人从不看别人的电影,却要让院线帮他卖票,要所有人来看他的电影,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电影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张然接着道:“我觉得我们在这里说,没有多大意义。我们这里说一通,那些自恋的导演就会尊重观众了吗?不会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规则来限制,而这个规则只能随着工业的进程逐步建立和完善。现在国内还是导演为中心,一部电影导演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这就导致他可以完全不顾观众需求。就拿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来说,这种电影要是放在好莱坞,没有哪家公司会投的。因为整个故事太阴暗、太绝望了。这种电影拍成小成本艺术片是可以的,但拍成大片几乎不可能。

在成熟的电影工作体系中,制片人才是中心,制片人更看重商业回报,更注重市场的反应,更重视故事的逻辑性和讲述的流畅,能够更好的平衡电影的质量和市场。如制片人与导演的创作理念冲突时,制片人在维护电影质量和降低投资人风险的前提下甚至可以解雇导演,黑泽明在拍《虎虎虎》的时候,因为拍摄方式与好莱坞格格不入,在影片拍摄三周后便被福克斯公司解雇。所以,我一直都是那个观点,中国电影的很多问题只能靠工业化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