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工业光魔(第2/3页)

在电影特效行业丹尼斯·穆伦是神级的存在,获得过九次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还有七次提名,他1999年成为第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名的特效艺术家,也是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的御用特效总监。不过他现在年纪比较很大,精力不如从前,主要负责工业光魔的管理工作,很少直接做视觉总监了。

张然很喜欢丹尼斯·穆伦的风格,希望由他做自己的特效总监,为此张然专门拜托斯科塞斯,才请动这位大神。

等张然他们坐下后,丹尼斯·穆伦让助手让他们端来了咖啡,然后拨通了电话,让整个特效团队的人都过来。

几分钟后,几个特效主管到了,丹尼斯·穆伦开始为张然作介绍:“这是约翰·诺尔,《未来启示录》的特效将由我和约翰总体把控。这是我们公司的视觉特效总监罗素·厄尔,将由他负责拍摄现场跟组并进行管理;这是本·斯诺,将由他管理镜头制作。”他又把张然向几位特效总监介绍道:“这是罗宾张,就是那个想向科波拉挑战,想在银幕上重现多声部蒙太奇和整体式场面调度的疯狂年轻人!”

张然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而其他人则一阵大笑,他们参与这部电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参与一部挑战多声部蒙太奇和整体式场面调度的电影,那太酷了!

张然赶紧和几位特效总监握手,这几位也都是特效行业的大拿,其中约翰·诺尔最牛,不但为《星战前传》《加勒比海盗》《环太平洋》等影片制作特效,拿到了奥斯卡;而且在1987年,他利用业余时间与弟弟共同开发了一款图片处理软件,而那款软件就是如今风靡全球的Photoshop。

简单寒暄后,大家开始聊剧本。

特效想要做得好,前期与导演的沟通非常重要,首先从剧本开始入手,然后才是美术、特效化妆依次介入沟通,接下来摄影、灯光以及选景、置景等陆续展开,也就是说,沟通剧本是第一步的。

张然他们现在手里的剧本是阿齐瓦·高斯曼刚刚完成不久的第四稿剧本,对这一稿张然还是不太满意,主要就是第三幕的问题。不过对整部电影来说,第三幕其实相对比较容易拍,而真正难处理的是第二幕,也就是两场战争戏。

张然开始谈自己对《未来启示录》的要求:“这是科幻战争片肯定要有很多视觉效果,画面壮丽,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激烈场面,到处都在爆炸,导弹在空中盘旋,留下浓重的烟迹遍布四周,非常炫酷,但同时我又希望换看起来很真实,就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很惨烈,但很真实!我不希望里面的人物拿着很先进的武器,作战方式却很落后。比如《星河战队》里面的人类都能够进行星际旅行了,但作战方式却是二战式的。当然,那部电影导演是故意这么做的,故意做成二战感觉,为了讽刺军国主义。我们这部电影不一样,我要的是一部现代战争风格的电影,要非常真实,越真实越能够触及人心!”

约翰·诺尔沉吟道:“你是希望电影的整体风格写实,连作战方式都写实。”

张然点头道:“是的,我希望电影写实,激光枪之类的肯定不能出现。整个故事是第1骑兵师下属的一支部队,那这支部队的火力是如何配备的,枪是什么样?坦克是什么样?装甲车是什么样?这些不能太离谱。除此之外,这支部队有机器人士兵,就设计到人和机器人协同作战,那么他们改如何配合,战术是什么?我不希望电影中的士兵时无脑冲锋,应该有比较明确的战术。这个战术未必是真的,但至少要看起来像是真的。我希望观众看完电影之后,会觉得几十年后人类军队作战应该就是这样,甚至军事专家看完也会觉得未来的战争方式可能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