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全球盛赞(第2/3页)

《联合早报》发表题为《光彩照人的北平之夜》的社论说,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把博大精深和光彩照人的古今中华文明,创造性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其气派和精彩程度不仅令人叹为观止,而且也超乎人们的想象。文章说,在这璀璨之夜,世代代中国人所怀抱的理想,所寄托的希望,所深藏的骄傲,所受到的委屈,所强忍的屈辱,完全和舒畅地得以释放。社论对北京奥组委不负众望,奏响了令人为之倾倒的奥运会开幕序曲表示衷心祝贺。

黑泽明说过,你可以征服全世界,但很难征服你的家乡。北平奥运会可以说征服了全世界,不管是亚洲、美洲、欧洲,还是非洲、大洋洲,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和媒体对北平奥运会开幕式都是赞口不绝,简直可以说捧上了天,但在国内却有不少骂声,尤其是在网上,不光有普通网友骂,还有不少名人跳出来冷嘲热讽。

朱大柯向来喜欢哗众取宠,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开幕式运用了很多高科技,但人文内涵不足是很大的缺陷,没有新意,没有激情!又长又臭!我觉得张然真的江郎才尽了,整个个过程都在卖弄,可就是偏偏卖不出什么,每一块衔接不起来,而且沉闷得没发说,语音效果奇差,一群人一直在吼,吼不出个所以然来,完全浪费了我的期待!”

北大的肖鹰也跳了出来:“公允地讲,北平奥运会开幕式还是很成功的,特别是让外国人看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笔者在高兴冷静之余,对开幕式中的‘击缶表演’则表示坚决的否定!这段充斥着电光声色的击缶表演,看似热闹非凡,但给人的感觉却令人倒味,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最大败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本意是要展示中国元素,是要让世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这本身没错,但是,选‘缶’作为一个中国元素的标签或者说是符号是不是很合适?不知道张艺谋先生,在当初选用‘缶’这个所谓的中国元素的时候,有没有考证过‘缶’在中国漫长历史进程中的民间意义和古代官场意义?”

知名影评人陈青松评价道:“在开幕式中似乎缺少了一些世界意识。在北平主办奥运会,突出中国元素无可非议也理所当然,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奥运会毕竟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奥运会,它更是世界的奥运会。在政府的奥运广告语里赫然写的:同一个世界!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有中国人在说自己多么了不起,没有多少普世的胸怀!”

知名收藏家马未都对开幕式很不满:“昨晚和家人一起看了北平奥运会的开幕式,这是一个让中国人等待了一百年的开幕式,却是一个让国人失望多于惊喜的开幕式。归结起来,最大的败笔就在于起用张然执导,而张然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严重不足。除了一些高科技产品的运用外,张然用的只是一贯以来的人海战术。从最先的击缶迎宾到后来的武术表演全是比人多,显得黔驴技穷,结果开幕式成了大杂烩。”

不过网友骂得最多的却是央视,其中张然粉丝是骂得罪厉害的,他们认为开幕式是成功的,甚至是完美的,可导播把镜头切得乱七八糟的,毁了一切!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能完全怪央视,这次奥运转播是由一个叫BOB的公司提供影像,然后把信号发放给各个国家和地区有转播权的电视台。而央视的问题在于,除了BOB提供的信号,在鸟巢他们有几个自己的机位,可央视就利用这几个机位反复插播领导人的镜头,尤其是在表演的时候给领导人镜头,导致表演不连贯破坏了节目的美感。

上一世,北平奥运会就有这个问题,为了让电视转播效果更好一些,张然甚至专门手绘了故事板,跟负责转播的BOB进行沟通,给他们讲哪个节目用什么镜头更好,比如击缶而歌不但要正面俯拍,还要多用对角线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