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发酵(第2/3页)

张然没法多解释,直接道:“小晚姐,咱们合作多少年了?我害过你么?真要出了什么大问题,有我顶着,你怕什么?按我说的做,赶紧让你旗下的艺人转发!”

李小晚有些不情愿,不过张然把话说到这种地步了,她实在没法拒绝,只能答应:“那好吧,我马上通知旗下艺人,让他们集体转发。”

挂掉电话后,张然背靠在椅子上长长舒了口气,荣信达旗下的上百位明星一推,再加上微博的几千万用户发酵,这件事的影响力会迅速推到极致,真正变成人尽皆知,如此一来,整个事情就会按照预定计划走。

对于地震预测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1996年,盖勒等科学家在《自然》等杂志上连续发表文章,认定地震不可预测,在科学界掀起了一场关于地震能不能预测的论战。到了11月,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地震是不可预测的。

在那之后,美国、RB相继放弃地震预测,转向预报。那场论战也影响了中国地震局的战略思路,工作重心从预测预报转向了防范。不过中国始终没有放弃在地震预测预报上的努力,到现在为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还在坚持地震预报的国家,比如03年的大姚、民乐,05年的会泽,都在震前发了短期预报,对于减灾起到了一定作用。

现在距离大地震只有十来天了,张然无疑是希望相关部门发临震预报的,有政府部门出面,整个事情就可能就像76年松蟠地震那样,将人员伤亡会减到最低。

不过张然知道发地震预报的地区相对偏远,人口比较稀疏,而汶山距离蓉城只有几十公里,尤其蓉城有千万人口,疏散非常困难,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整个城市陷入混乱;要是发了临震预报,最后地震不来,那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些轻微的地震迹象,相关部门也不敢轻易发临震预报!

在这种情况下,张然只能靠网民的力量来推动这件事!

有微博几千万用户推动,有无数网友推动,汶山附近的民众很快会知晓这个消息。汶山周边本来就是地震带,居民都知道33年叠溪地震和76年松蟠地震,当大家听到近期会地震的消息后,很多人绝对会选择相信,等大地震来临这天,他们会选择安全的地方躲避。

最为重要的是地震来临前会有各种异象,当地居民在知道近期会有地震的消息后,肯定会去寻找,看看有没有异象,而当他们发现异象后,必然会迅速将这些异象发到互联网上。当这些异象现象集中在一起后,可以为相关部门预报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只要有了足够的证据支持,那相关部门就可能发临震预报!

这是张然能想到的,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不过最终结果如何,现在还很难说!

凌晨两点,张然回到家中,张婧初和张然的父母正坐在客厅看电视剧。最近他们每天都会等到张然回来,等他吃了夜宵,才会去休息。

看到张然回来,黄莺起身道:“儿子,你回来了!我去给你热夜宵!”

张然摆手道:“妈,我今天不饿,不想吃!”

张婧初对黄莺道:“阿姨,他不想吃就算了,你们去休息吧!我也有些话要跟他谈谈!”说完,她拉着张然往房间里走,走进房间后,直接把房门锁上了。

张然伸手拦住了张婧初的腰,看着她似笑非笑地道:“你今天这么着急啊,总得先让我洗个澡吧!”

张婧初却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整张脸都沉了下来,压抑着声音问道:“张然,天涯的文章是你发的?还是被盗号了?”

张然知道瞒不过张婧初,满脸轻松地道:“是我发的,文章是2月份我们到美国宣传《唐山大地震》时无意看到的,我觉得文章说的很有道理,而且人家是根据建模推演而来,所以我才让爸妈都到北平来住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