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口碑(第2/3页)

张然没想到这个问题的争论会扯到自己的电影上来,就道:“我觉得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必须明白一个概念,主旋律电影到底是指什么?如果主旋律是要能完成讴歌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奋斗精神,那么我们这部电影不是;如果主旋律电影是指反应社会主流价值观,那么我们这部电影就是主旋律电影。我们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家和亲人,亲人不必多说,而家是什么?家是中国人永远的心灵归宿,是生命的寄托。我们每年春节不管天远地远,不管路途多艰难,总是要回家。我去年春节没回家,就觉得有些对不起父母,所以今年不管多忙,一定会回家。最近南边闹雪灾闹得特别厉害,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很多外出打工的人依然坚持回家,甚至有人因为买不到车票,直接走路回家。这些回家的人和电影中张婧初、胡君他们那一车想要回家的人,有区别吗?是没有区别的!这就是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如果主旋律电影是指反应主流价值观的电影,那我们就是主旋律电影!”

在场的记者都不约而同的点头,今天到场的记者中年轻人不少,很多人对唐山大地震记忆并不深,但为什么会特别感动呢?就在于,家是大家心中最柔软最温暖的部分,这部电影戳在了大家心灵最温暖最柔软的地方。

当然,这个问题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好像每个导演都可以做到,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能够做好的导演少之又少。

第二个记者站起身问道:“张导,《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海报上写着‘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不建议观看’,我刚才看过电影之后也觉得电影比较惨烈,不是很适合儿童观看。不知道你对电影分级怎么看?”

对于分级这个问题张然是有很多想法和看法的,尽管这里并不适合讨论,但还是道:“电影类型有很多,儿童片只占很小的比例。我们现在没有分级,很多家长带孩子到影院看电影,只能靠提前了解适宜不适宜。但这么做的家长很少,很多人并不了解电影讲的什么,周末一家逛街,顺带一起看场电影,等他们走进电影,意识到电影不适合小孩看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前段时间,我听到朋友说,看《色戒》的时候竟然有家长带小朋友进场,这真的特别可怕。分级肯定是应该的,有些片子不适合儿童观看,所以,建立电影分级制度真的很有必要。至于分级制度该怎么做,我这里就不展开了!”

有记者起来问:“张导,你觉得《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最终票房能有多少?”

这个问题很多记者都喜欢问,但张然却知道对《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来说却是一个坑。上一世冯小钢因为喊《唐山大地震》票房五亿,被很多人唾骂,说他发国难财。

张然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一脸轻松地道:“自然越高越好,票房越高观众越多,像这样重大的题材,我觉得关注的人越多越好。咱们中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每年都有地震,如果我们这部电影能够让更多的人重视这个事,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地震,了解地震逃生知识,我觉得会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一个女记者起来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电影里的情节,眼泪一下落了下来,用哽咽的声音道:“对不起,我真的特别感动。我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应该让全世界都看到。我想问张导的是,你觉得这部电影能够拿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吗?”

中国有奥斯卡情结,不光导演有,很多观众也有。主要是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中国电影人已经把各种大大小小的电影奖都拿得差不多了,只有奥斯卡差口气,所以,大家总喜欢拿这个说这事。

张然对奥斯卡没那么看重,笑着道:“应该是不可能的,奥斯卡是美国奖项,奥斯卡外语片是里面一个小奖,主要颁给那些跟美国本土电影气质、技法,还有文化大相径庭的电影的。简单的讲,就是要让他们觉得此片美国人铁定拍不出来,而且电影又好,那才有希望拿奖。《辛德勒的名单》我们知道,但我们拍部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能够拿奥斯卡外语片奖吗?不可能的。我们这部电影不是奥斯卡外语片的菜,我们不会报名,也没有过考虑奖项的问题,观众喜欢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