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争锋相对(第2/3页)

从放映厅出来,张然他们和院线方面的代表中影南方赵君、联合院线吴鹤浒、新影联姜光超、以及万达曾茂君来到了新影联的一间会议室,准备进行谈判。

各自分坐两边之后,赵君清了一下嗓子,道:“大家都是熟人,又是一个战壕的兄弟,大家没必要藏着掖着的,大家都坦诚地进行交流,希望能够实现双赢!”

话音刚落,于东就直接道:“在美国电影发行方能够分60%,人家票房收入还是小头,只占20%。如果我们票房也只占20%,那4点真的不算什么,我们也不会计较,但我们票房占总收入的80%,我们这些电影公司就靠票房活,我们才拿41%的分成,你们自己说这合理吗?我们要求45%的分成过分吗?”

其实院线方面知道45%的分账并不过分,也知道分账比例迟早是会提上来的,但谁碗里的肉被人夹走了都会不开心,而且院线也有自己的苦衷。

万达总裁曾茂君就道:“中国现在还不到5000张银幕,美国有4万张,中国还有很多的地级市和县还没有电影院,现在最重要的鼓励院线把电影院建起来,等中国做到4万张银幕,再反哺上游制片业。现在电影院成本涨得也很厉害,很多影院原来计划5年回收,现在变成8年了。”

吴鹤浒也道:“现在很多电影院正在向数字化,这个成本是很高的,这个成本是电影院在承担,如果你们拿贺岁片要挟院线同意提高分账比,那么院线以后只能不买国产片的帐,播放外国影片,这种内斗的方式显然不利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就在这时,赵君拿出一份报纸,扬了扬道:“这里有一份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上面有一篇关于这次争论的文章《分账寒战,谁是赢家》,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学习《人民日报》的社论。”

听到《人民日报》的社论,发行方的五位代表一怔,随即脸色都为之一变,赵君他们敢把《人民日报》的文章搬出来,那这篇文章恐怕是倾向于他们的,《人民日报》是政府喉舌,代表着官方立场,这回事情恐怕麻烦了!

赵君见张然他们脸色都变了,得意地笑了笑,开始念文章:“先有中影等五大电影发行公司联合声明要求加薪,后有万达等13条院线联合抗议。2%,看似不多的份额,却让电影市场上原本互惠合作的双方撕破了脸……”

赵君不紧不慢地念着:“……分账比例只是小节,在好莱坞大片压顶,国产电影快速崛起的情况下,与其只盯着彼此的分账比,不如思考如何将整个产业做大做强。”

文章念完,赵君起身将报纸放到了对面的韩山平面前,然后拿起茶杯,优哉游哉的喝起茶来,有《人民日报》这篇文章,我就不信你韩山平不怕!

张然他们的脸色都有些难看,这篇文章是站在产业的角度阐述现状,本来也没什么,但末尾这句“与其只盯着彼此的分账比,不如思考如何将整个产业做大做强”,却把矛头指向了制片方。

韩山平神情凝重地拿起报纸,他没有看《分账寒战,谁是赢家》这篇文章的内容,而是看文章后面的署名,当他看清楚署名后顿时松了口气,转头对张然他们道:“不是评论员文章,也不是评论部文章,就是记者写的一般评论。”

《人民日报》的文章根据署名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一般由写作组集体或高级记者创作,涉及重要话题,直接表达官方和《人民日报》编辑部的立场,从不使用个人署名;第二类为针对特殊事件的评论文章,一般基于中宣部的指导,由《人民日报》内部写作组创作并署集体笔名;第三类为一般评论,并不反映官方立场。

《分账寒战,谁是赢家》这篇文章,就是记者写的一篇关于文化热点的评论,不是评论员文章,更不是社论,并不反映官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