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准备开机(第2/3页)

张然他们的方案文艺表演分为四个章节,第一个章节为《画卷》,通过一幅画卷来表现中国文化的起源;第二部分通过文字来体现中国灿烂的文化;第三部分,通过普通中国人的一天,展现当代中国的风貌,城市与农村的交融是这部分的主题;第四部分则通过丝绸之路和升起的地球展现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方案中,击缶而歌和画卷的创意得到一致好评,被认为是巨大的亮点,而展现当代中国的第三章显得比较单薄,不论创意,还是表现形式都不够新颖。

蔡复朝指出:“我觉得应该把当代中国,现代中国生活的那种的元素和符号提炼出来,加以艺术表现,而不是说一个农村孩子,这边一个城市的楼,这太具象了,显得有点太实,好像艺术表现力略感不足!”

旁边的一位领导补充,道:“太生活化了!”

蔡复朝点了点头,继续道:“我觉得第三章是整个方案当中最弱的,其他的很好,特别是击缶而歌和画卷,太震憾了。第三章比起来,就显得太过逊色。我认为是这样,恕我直言吧!”

刘琦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这个不能丢,这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贡献,这个不能没有!你们看看在哪里,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文艺形式也行,其他的也行,反正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四大发明,这也可以为今后咱们继续搞创新型国家奠定基础。”

张然倒是同意上四大发明,开幕式文艺表演就民族优越感的,就是要表现我有多牛逼,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比较大的,确实应该上。

不过让张然意外的是,尽管击缶而歌好评如潮,但还是有领导提出了异议:“击缶而歌确实好,但这个缶跟否定的否是同音呐,击缶击缶,你一打否定了,这个寓意不好!”

有领导附和道:“确实是个问题,用缶不好,开场就来个缶,那不等于奥运会刚开幕就给否了,你们看看能不能换个乐器,最好不要用缶!”

整个创意组全懵了,这尼玛挨的上吗?这也太能联想了吧?

张然见其他人都不说话,只好站出来了:“我们之所以用缶,在于我们需要一个像鼓,但又不是鼓的乐器。它上面必须蒙面,这样敲击鼓面才能发光,用其他乐器不是没有效果,就是有活体传承,不能乱改的!”

提出观点的领导坚持道:“中国古代乐器那么多,既然你们能找到缶,那就有可能找到更合适的乐器,你们再找找!”

张然觉得蛋疼无比,真尼玛是领导一张嘴,下面跑断腿。明明有好方案不用,非要瞎改,哪有这样的!

汇报结束后,张然没有时间抱怨,直接启程奔赴唐山,为电影开机做最后的准备。电影将在9月15号举行开机发布会,只有十天了,有不少事需要他亲自处理。

与张然一同启程的除了张婧初,还有张然班的学生。让他们到这种大戏中跑跑龙套,对他们来说也是难得的体验。其他学生们都是第一次进电影剧组跑龙套,都挺兴奋;只有杨迷特郁闷,老娘能当央视女一号的,现在竟然跑龙套,这也太惨了吧?

杨迷觉得特别委屈,缠着张然要角色:“张老师,你说我现在好歹也是备受期待的新人,怎么着也不能让我纯跑龙套吧,怎么着也得给我安排两句台词吧?”

张然把杨迷的手从自己的胳膊上摘下来,问道:“你会说唐山话吗?你一口京片子我怎么给你安排台词!”

杨迷振振有词地道:“难道唐山就没有北平人了?我演在唐山的北平人不行么?”

张然很严肃地道:“电影整个现场所有演员都是唐山口音,突然冒出一个北平口音,显得突兀,会破坏电影的气氛。这样,我给你安排个没台词,但可以露脸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