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收集资料(第3/3页)

张然用作保证的语气道:“我不敢说自己能拍出《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的电影,但我会竭尽全力,拍出一部经得起考验的电影,在全球发行。这也是张纯如的遗愿!”

朱成山看着张然,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见张纯如时的情形,同样是27岁,同样坚定而锐利的眼神。他就讲了起来,他第一次见到张纯如是在95年8月9日。当时他看着眼前时年27岁、漂亮但不会说汉语的张纯如,既为她的勇气而高兴,又不禁担心,这么年轻柔弱的女子,能否写好有分量的南京大屠杀作品?

眼光锐利的张纯如似乎看出了朱成山的顾虑,把一本她当时以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主题的作品《蚕丝》递给了朱成山,看到眼前这部厚似砖头、文字庄重、考证严谨的著作,朱成山的疑问一扫而光,随之取代的是感动。

朱成山当即表示将全力支持她,他不仅赠送给她全套的馆藏资料,而且,考虑到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史料了解甚少,朱成山开了一长串的建议名单。

九年后的现在,张然获得了相同的待遇。朱馆长赠送给张然全套的馆藏资料,同时将几位在南京为张纯如提供帮助的专家,以及录像带中九位幸存者的地址告诉了张然。

按照朱馆长的指引,张然找到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王卫星和行政学院杨夏鸣教授,当初就是他们协助张纯如调查搜集资料的。张纯如在南京总共呆了25天。时间非常紧张,他们几个分头进行工作,王卫星收集整理资料,杨夏鸣陪同张纯如采访幸存者,采访工作结束后,再进行翻译。

在两位专家的回忆下,电影最重要的部分,张纯如在南京的经历在张然的脑子里慢慢清晰。

就在张然忙着收集资料的同时,第41届金马奖开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