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威尼斯(第3/3页)

侯孝贤对内地电影的发展比较关注,道:“听说你最近拍了一部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都卖得不错,这挺好的。最近两年内地的商业电影好像发展得不错?”

张然点头道:“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拉开了内地商业电影的大幕,最近两年内地商业电影发展很快,当然问题也很多,不过起码把观众拉回影院了,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侯孝贤笑道:“好啊,我们要努力,不要让美国电影独霸中国!”

贾樟柯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觉得不是好事。”说到这里,贾樟柯看着张然道:“张然,我先声明不是针对你,而针对国内电影的现象。我并不是反对商业,也不是反对商业电影,相反我非常呼唤中国的商业电影。但今天商业大片在中国的操作,是以破坏我们需要遵守的那些社会基本原则来达到的,比如说平等的原则,包括它对院线时空的垄断,它跟行政权力的结合,它对公共资源的占用。《新闻联播》都在播出这样的新闻,说某某要上片了。

这种调动公共资源的能力甚至到了一出机场所有的广告牌都是它,一打开电视所有的频道都是它,一翻开报纸所有的版面都是它。当全社会都帮这部电影运作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一部电影,它已变成一个公共事件,随之而来,它的法西斯细菌就开始弥漫。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这是从社会学角度而言。电影的运作,如果是以破坏平等和民主的原则去做的话,这是最叫我痛心的地方。”

张然觉得贾樟柯这帽子扣得有点大,反驳道:“贾导这话有失偏颇。电影发行方愿意拿钱营销买广告牌,买报纸的广告有什么错?任何电影都可以这么做,没人限制你不准买广告吧?成为公共事件有什么不好吗?在威尼斯电影节期间,你的电影也会上新闻,也会上报纸,那是不是也要取消?商业大片成本高,为了回本,肯定得在营销上下功夫,好莱坞大片营销费用占成本的一半以上!”

说到这里张然抬手指着窗外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借刀杀人》的大幅海报道:“这还是威尼斯电影节,你看街上的广告牌几乎都是好莱坞电影。中国电影本身不如好莱坞,如果营销上还不下功夫,拿什么对抗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