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宁皓要拍科幻片(第2/3页)

一百五十年之后,科学家何宏伟无意间在女儿就读的小学图书馆中发现了何夕的著作《微连续原本》,通过这本书他解决了困扰整个人类一百多年的难题。

这本书之所以保留下来,正是因为何夕的母亲夏群芳。她根本不知道《微连续原本》有多伟大,也看不懂这本书的内容。她只是想让自己的儿子高兴,告诉儿子,他的书被图书馆买走了。实际上,她只是将偷偷藏在各个图书馆没人的角落。就这样,这本闪烁着不朽光辉的巨著才得以保存!

张然将故事的大概内容和其他人说了下,接着道:“《伤心者》好拍,但真要拍好其实很难。故事比较简单,缺乏明显的冲突,很容易拍成沉闷的文艺片。其他方面我不担心,就是担心节奏。说实话,国内导演绝大部分节奏都不好,这是和好莱坞的一个重大差距。不过我相信你能拍好。剧本改得怎么样了?”

宁皓点点头:“剧本已经写两稿了,邢娜在帮我润色细节的东西。确实像你说的那样,故事比较简单,很容易拍得沉闷,因此我在结构上作了调整。我是这想的,将何宏伟作为第一视角。电影的开篇是何宏伟在女儿的学校图书馆看到了《微连续原本》。这本书是绝对的天才著作,给了何宏伟极大的启发。但何宏伟没听说过何夕,他很奇怪,这样的天才怎么会在历史上一点痕迹都没下来?于是,何宏伟开始追查何夕的线索。追查一个一百五十年前的普通人非常困难,何宏伟历经艰艰难也只找到两张何夕跟母亲的合影,以及何夕死前的一段录音。当然,电影在这里不会放出录音的内容,电影的最后才会放出来。

在《微连续原本》的帮助下,何宏伟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神速地完成了大统一理论方程式,并基于大统一理论制造出了时空转换设备。带着对何夕的好奇,何宏伟回到了一百五十年前。接下来就是小说的内容,何宏伟看到了何夕对科学的执著,母亲对何夕的爱。等到何夕疯了,故事就走向结局,何宏伟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台上讲话,并播放了何夕死前的录音,两声呼唤,妈妈,妈妈!你觉得怎么样?”

“改得相当不错,这样故事就有悬念了,会好看很多。你小子果然对多线叙事也特别的癖好,本来只有两条线,结果你又添了一条线!”张然笑着冲宁皓鼓掌,这不是恭维,他是真觉得不错,“不过你这么改有大量的未来场景,成本肯定比较高,电影的预算需要多少?”

“未来部分并没有多少大的场景,反倒是一下细节的东西比较费力,比如未来怎么看电视,怎么上网,这些都比较考验导演的想象力。我大致估算了一下,按照我的标准来拍,预计要500万。200万用于电影的拍摄,300用于后期和特效。”宁皓徐徐道。

“500万的投资,要1500万的票才能收回成本。这很难,你打算怎么收回投资?”张然并没有指望这片子赚钱,就是最后真亏了他也能接受。宁皓还年轻,各方面都不成熟,拍得不尽人意可以理解,他看重的是宁皓的未来。

宁皓敢要500万的投资,对收回成本还是有信心的:“电影频道能卖50万,VCD卖50万。有了联想MP3的成功,争取到广告植入不是什么问题。你想未来人们用的电器还是海尔、联想,那是多好宣传?我的目标是200万的植入,这不会太难。剩下200万,靠票房回本就不难了。《科幻世界》每个月能卖将近30万册,实际读者会更多。到时候肯定会一起宣传。只要电影质量不出问题,票房应该不错。另外,国内观众喜欢这种涉及亲情的感人电影,像90年代的《妈妈再在我一次》,去年的《我的兄弟姐妹》,票房都很好。如果我们营销得力,是有希望达到《我的兄弟姐妹》票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