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计划(第2/3页)

宁皓听到张然这么说,不由问道:“张老师,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新片的剧本准备好了吗?”

张然摇头道:“还没有,这次我打算拍科幻片,而且会到美国去拍。真要开机,估计得等到明年去了。”

宁皓吃了一惊,问道:“为什么要跑到美国去拍,你准备到好莱坞发展?”

张然轻轻地摇头:“没有去好莱坞发展的打算,美国不好混,华人导演去美国淘金的不少,真正打入好莱坞的只有李安和吴宇森。其实就算打进去了又怎么样,也只是一个打工仔,拿到剪辑权都非常困难。我是希望通过跟好莱坞团队合作,提升我们这个团队的能力。这两年韩国电影发展惊人,就是因为他们直接向好莱坞学习。韩国电影人学习并掌握了好莱坞电影的技巧、讲故事的精髓,并把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融入其中,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电影工业体系了。”

所谓电影工业,就是指电影前期制作、后期制作、成品制作等环节所需要的设备技术服务及厂商等所构成的生产工业体系。在整个体系中,任何人都是可以替换的,只要体系在,电影的整体水平就有保障。因此好莱坞经常会发掘新导演来执导商业大片,比如《哥斯拉》的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在拍《哥斯拉》之前只单独执导过一部10多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怪兽》。

韩国的电影公司正在建立这样的工业体系,而且张然知道几年之后这个效果会越发明显。很多韩国导演第一部电影都极具水准,像《辩护人》,《恐怖直播》等等,其实就是工业化的结果。

国内影视公司则没有这个概念,想的都是营销圈钱,根本就没想过培养自己的团队。只要资金预算一上去,立马采取的就是国际制作人员,或者是香江的人员,结果经常是花了不少钱,拍出一堆破烂来。由于国内电影市场处在高速增长期,即使是烂片,只要宣传到位也能取得好票房。而这些公司赚了钱,底气就更足了,更不会想着培养团队了。

黄坤明忍不住问道:“去美国拍摄那得多少钱啊?”

张然笑着道:“不知道,得根据剧本来确定预算,不过成本肯定不低,估计要2、3000万吧!”说到这里,他看了宁皓一眼:“宁皓,下学期你就大四了。大四都要拍作业,你有什么打算?”

宁皓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我准备拉投资拍一部小成本文艺片,成本控制在50万左右。拍完后,到国外的电影节走一走,争取把版权卖给电影频道,确保电影不会亏本。”

张然盯着宁皓缓缓道:“我可以投给你200万,如果钱不够还可以增加,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听到这如同惊雷一般的消息,宁皓愣住了。这个消息太让他惊讶了,直接给自己投200万,不够还可以增加,有哪个大四学生能够拉到这么高的投资的?这个消息让他不敢置信。

“导演真的么,我没听错吧?什么条件?”宁皓微微颤颤的拿起桌上的啤酒,直接对着瓶子猛喝了一口,忐忑地望着张然。

张然笑着点头道:“真的,我只有一个条件,不要拍艺术片,拍商业片!”

张然有开影视公司的计划,一个影视公司要发展壮大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钱,不是有多少明星,而是有好导演。最典型例子的就是华宜和橙天娱乐,05年的王金花带着众多艺人离开华宜加入橙天,几乎将华宜挖空了。但三年后,华宜还是那个华宜,甚至更强大了,而风光一时的橙天却迅速没落。原因就在于华宜有冯小钢这个导演,只要有冯小钢华宜就能赚钱,就能捧出新的大明星,而橙天没有这样的导演,大明星到了他们的手中接到不好片子,拿不到好的作品,只能慢慢褪色,橙天也只能越混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