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民族性格(第2/3页)

李君阁说道:“这个怎么解释呢?这么说吧,我们中国人,重亲情,重宗族,重乡土,善于忍耐,能吃苦,勤劳简朴,这些你们觉得理所应当的道理,我们姑且称为民族性格。”

“这性格从哪里养成的?就跟几千年来在地里边刨食有关,为什么重乡土?因为每年就指望这那几块地的收成。”

“这性格游牧民族就不会有,为啥?因为他们放羊放马,那就得逐水草而居,夏日上山,冬日入谷,春秋在草原。”

“不会春耕夏作秋收冬藏,自然就不善积蓄,迁徙流离也无所谓,哪里有水草,哪里就是故乡。和我们截然相反。”

“自然而然的,他们就会崇尚刚勇,而我们,则会崇尚秩序。因为刚勇,对他们的发展有利,而秩序,对我们的发展有利。”

“而秩序就需要制度,于是我们发展出了各种典章,伦理。好处就是凡事有章可循,坏处就是偏于保守,不善变化,不善开拓。”

“但是这是我们民族性格的基石,不亲自种种地,可能就理解这些东西就不到位,不深刻。”

“再简单的来说,《诗经》里边一百多种植物,都来自田野,而我李家沟六有其五,不多在田野里滚几圈,起码这《诗经》学起来那就是囫囵吞枣,事倍功半。”

“国学存在的历史阶段,正好涵盖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阶段,要理解中国人的思维,以后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发展,接触下这门学问,养成一个大家看的顺眼的性格,养成一个通达健康的心态,到达一定程度的道德和修养水平,总不是错。”

“这其实是一条捷径,可叹的是很多人不愿意走,喜欢披荆斩棘特立独行。美其名曰性格独立思想自由。”

“可这是真正的独立和自由吗?这只是一种原始粗暴的独立和自由,甚至是一种狂妄的臆想和虚张声势。”

“这样的所谓独立和自由,绝对会妨害到别人的独立和自由。因而在社会上横遭白眼,产生冲突,屡遇挫折。”

“这和那种经过岁月长时间积淀达到的‘从心所欲’,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还有一类就更夸张了,直接以无知为本,以不思为荣,以狂妄为武器,拿着别人嘴里的牙慧来对抗整个世界,都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这个自信……”

然后脑袋上挨了狠狠一巴掌:“翅膀硬了!敢教训起老子来了!”

今天真是流年不利,脑门上都挨了长辈第三下了。

李君阁大叫冤枉:“我这不是给你解释四爷爷和老伯重视这门学问的原因嘛!以此为基础,让娃子们先站稳了,性格先养成了,再把眼光看向远处。至于能飞多高,那就凭他们的造化和际遇嘛……”

阿音倒是听得笑眯眯的:“二皮不去当老师可惜了……”

老妈就在旁边拆台:“就他?!正经不了三分钟!”

李君阁说道:“算了和你们说这些怪没意思的,我去看看核桃跟大呆它们。”

没走几步就听老妈在后边说道:“看吧看吧?我就说过不了三分钟不是……”

大呆它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期灵泉滋润的关系,长得那叫一个壮实。

李家沟的纯野生野猪,能长到两百斤那都很少见,可这帮家伙,个个都超过了两百斤。大呆更是两百五十斤打不住。

三呆的嘴边上都长出了长长的獠牙,好在性格还算温顺,成天被王美娴呼来喝去还跑得屁颠屁颠的。

不过它们对山上下来的同类就没那么友好了,公的全撵走,母的,先祸祸,看得顺眼的留在跑山猪场混几天伙食,看不顺眼的,完事后也撵走。

而且它们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唯唯说它们偶尔还会出现在保护站附近,小药师在碧峰山采药的时候也撞到过几回,要不是耳标醒目,几乎被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