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进入(第2/3页)

兜里装着一支笔,可以正常书写,笔尾有一个针孔摄像仪和拾音器。

电梯到了,李君阁推着推车进入了电梯,按下了十六层那个按键。

……

指挥车里,几个大屏幕逐渐被中方处理之后的图像信息替换。

最初无人机拍摄的镜头,经过苏冠海的渲染处理,已经变成了干净的避难层图像,幕墙玻璃好像被取掉了一般,里边的人物活动清晰可见。

另一个大屏幕上,是三维立体模型图,十六条直线正在成型,分别连接着狙击手的枪口和移动目标的心脏位置。

目标模型从最初的几根线条,慢慢变成了方块堆叠,现在已经变成了圆润的人形。

随着人形的走动,屏幕上每个人头上的数字也在不住跳动,这是十六支狙击枪的射击参数,一般情况下数据跳动缓慢,只有目标交叉换位后,才会有四支抢的参数出现较大变化,那是狙击手交换了狙击目标。

对于狙击手来说,他们基本只需要负责广告墙上的一片区域,进入这片区域的目标才是他们关注的对象,区域外的东西完全不用管。

如果同一区域出现多人,系统才会自动分配。

……

安巴是观察手,自打进入大楼失败后,她和海利就移动到了这里。

现在她的战术板上,左边是对面广告墙上的局部画面,画面随着一个人影轮廓在缓慢的移动,画面中心,也就是人影的胸部位置,有一个红色的光点。

左边则是跳动的数字,上面是瞄准具应有的当前参数,和左边虚拟实景结合,很快就能找到同伴海利应该瞄准的位置。

上峰告知,狙击手瞄准器参数和观察手战术板上的参数,必须随时保持高度一致。

狙击手都是聪明人,在来回缓慢移动准星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规律。

妈蛋自己瞄准的就是广告墙背后走动的人!

安巴在焦急地等待战术板上画面中那个红色光点变为绿色。

上峰说了,一旦红色光点变为绿色,那就是有效锁定的标志,接下来,就是等待射击命令。

……

冠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这里又是另一幅景象。

实验室大屏幕上,狙击手所在大楼和对面武装分子控制的大楼,已经成为了实景,数据传递延时已经被苏冠海设计的动作预判同步补偿系统所弥补,实现了最大概率的同步,这也是当年为《蜀山》开发出来的技术。

通过激光笔,苏冠海可以在画面上进行拉近,拉远,视角转换等操作,就好像一个可以围绕这两栋大楼任意角落飞行观察的超人。

不过这东西没法传送给德方,数据量过于庞大。

一名小弟报上了数据:“老大!同步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八!可以判定为轨迹模拟有效!”

实验室传来一阵欢呼,苏冠海却严厉制止:“我们要的不是有效!我们要的是精准!尽可能的精准!现在不是在制作电影,我们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这时候一个黑色画面开始抖动,然后出现了地面,天花板,室内场景的快速转换,最后定格在一张桌子上,镜头正对着一个绿色筐子,里面装满手机,钱包,皮带之类的东西。

然后一个说话的声音传来:“我……我只会英文……我也刚到德国没几天……”

……

电梯被重新锁上,穆阿维亚看了看面前这个惶恐不安的快递小子,心底里已经相信了他不是警察。

那一头乱蓬蓬的头发,和廉价T恤相匹配的气质,脸和脖子上的皮肤明显与胳膊是两个颜色,这是长期在阳光下劳作造成的。

从举手投足都能看出,这就是一个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

指甲缝里都不干净,其实那是李君阁钓鱼时弄上去的,都还没来得及清理收拾。

不过在穆阿维亚眼里,这就是李君阁来自底层的明证,不是生活舒适的德国人应该忽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