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何其相似(第2/3页)

李君阁笑道:“没看错,龙鼓的基座就是取的悬天崖的景色。”

唐建凯摸出手机来:“这个和那悬崖都得拍下来,回去给我父亲看看,巴山蜀水,他念叨了好久了……”

梁慧丽在丰年斗碗下对众人招手,宴席已经准备好了。

除了普通的九斗碗,还有李君从久长居叫刘三娃送过来的一只果香烤大雁,唐建凯是香港人,深井烧鹅的做法应该受他喜欢。

唐建凯对九斗碗赞不绝口,在渝州呆了那么久,突然吃到不辣的川菜,和粤菜异曲同工,让他对川菜的印象立马改观。

席间唐建凯又频频举酒,为老小石头祝贺,向依达和洒洒道歉,甚至还给阿瑟布菜,比李君阁这个主人还忙。

见众人都不计较的样子,唐建凯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李君阁也对这香港第二大富豪家的公子刮目相看,这人比二准刚来李家沟时那天老大他老二的样子顺眼多了,唐家的家庭教育绝对一流。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君阁和唐建凯越聊越入港,唐建凯也和李君阁勾肩搭背完全放松了。

等到果香烧大雁一上来,唐建凯才露出些微的纨绔气息,夹起一块放鼻尖上一过就笃定地说道:“荔枝木!出了粤港,说实话还是第一次吃到真正的荔枝木烤制的烧鹅。”

蘸了些梅子酱放到嘴里一嚼:“好!家乡的味道啊,就是这鹅肉怎么这么绵实?难怪切得比我家乡的更细一些,我都吃到了一点脆劲……古怪了,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李君阁笑道:“不是做出来的,是长出来的,这不是鹅,这是大雁。”

唐建凯抬头看着天上飞着的几个人字,拿筷子指着说道:“那些?”

李君阁点头道:“嗯,我们雁场的出品。”

唐建凯说道:“不错,这都可以算是青出于蓝了。”

说完又自失地一笑:“要是被我父亲看到这付饕餮样,又得挨骂了。”

李君阁笑道:“老爷子这么严格?”

唐建凯说道:“我家老爷子,六岁学做生意,十二岁做金铺掌柜,别人说他是天才,其实我最清楚,事业都是做出来的。”

“说起来他还跟你真像呢,你的经营理念来自于家学的《论语》,我家老爷子的经营理念来自先生教授的《大学》,‘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他奉行一生的信条。”

“和你一样,他在社会传媒方面一向保持低调,不愿接受记者采访,不愿在报刊上出头露面。数十年来,他不戴眼镜,不戴戒指、项链、手表,衣着寒酸。”

说完瞥了李君阁一眼:“不过也比起你来还是差点。”

李君阁笑着摆手:“我就一农村乡巴佬,何德何能敢于老爷子相比。”

唐建凯却认真地摇手:“不不不,你们真的很相似,听我继续比较,刚刚你说小芹面子的事情,就让我想起十年前。当时美国地产大跌,一位跟了我父亲多年的移民老伙计的女儿,写信告诉他没办法付按揭,银行要充公她的房子,我父亲立即汇了四十万美元过去,让她买下了房屋。你们都是重情重义之人。”

“我父亲还明白打工仔只靠一份薪金,收入总是有限。因此每遇到好项目,他就会想方设法选几个伙计入一次股,让他们赚到比薪金多得多的利润。”

“有的伙计一时半会儿拿不出钱,他就以私人的名义先替他们垫资。有的伙计想自己创业,只要是走正道,他也给予帮助。”

“经营方式上,我少基地产是出了名的稳健,听说你们集团至今一分贷款没有?那你比我父亲更加稳健!”

“少基地产有一个著名的‘四分原则’,就是分散、分细、分期、分层。”

“所谓‘分散’是购入土地不应集中在某一区域,而应分散于港九新界各地;‘分细’是设计住宅单位要以越小越好为原则;‘分期’是指分期付款,其目的在于更进一步减低购房者的经济压力,这是我父亲的首创;‘分层’则是在买入地盘设计规划时,就要以兴建分层住宅,哦,内地叫高层住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