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古代黑科技(第2/3页)

李君阁和阿音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阿音笑道:“没想到,我们参加节目,还能给家乡带来这样的收获,真是太好了!”

尼安笑道:“可不光是你们家乡有收获,别忘了,我们的节目可是有奖品的!不过Ingris得换一身衣服才能展示了。”

阿音轻声在李君阁耳边说道:“二皮,我都已经忘记我们参加节目的目的了,那辆红色摩托车!”

李君阁抠着后脑勺,咧着嘴笑道:“这要是不提,我也压根忘了!”

工作人员邀请阿音下去换装,李君阁一行人则继续接受采访。

话题又转到了提盐和瓷器上。

卢恩说道:“Jungle,你的知识体系非常的庞杂啊,你刚刚告诉我说你生活的村子在中国内陆山区,那里不靠海吧?为什么你还会那么复杂的海水提纯技术?”

李君阁笑道:“虽然我们那里不靠海,但是我们的先民早在汉代,哦,也就是公元前一两百年,就已经可以凿透岩层,从地下几百米的地方提取矿化程度很高的卤水,用来生产精盐了。”

这下卢恩又晕菜了:“地下……几百米……公元前……”

李君阁说道:“是的,我用泥球提浓海水的技术,来自我家乡附近的一个地区,那里的山民很早就知道了这个方法,称为‘泼炉印灶’工艺。”

尼安点头道:“嗯,后来还用草灰替换法替换出湿泥中大量的钠盐,天啦,我也会准专业术语了。”

李君阁笑道:“恭喜你,不过这个方法却又是来自沿海地区的加工工艺了。”

尼安说道:“等等,你刚刚说你生活在内陆……”

李君阁笑道:“别忘了我们还有几千年的文化典籍,我们宋代有一个学者型文人,叫沈括,他写有一本著作叫《梦溪笔谈》。”

“到了明代又有一位学者型文人,叫宋应星,他也写有一本著作,叫《天工开物》。”

“我在节目中制作鱼钩,陶器,瓷器,以及提盐的部分工艺,都来自于这两本书。当然受条件所限,展示出来的也只有很小一部分。”

“根据书中记载,千年前的中国人,甚至已经学会了往含碳量过高的生铁水中加入铁矿粉,从而大批量生产钢材的技术了,这个方法称为‘灌钢法’。”

卢恩讶异道:“据我所知,你们的国家在古代更注重人文……”

李君阁笑道:“是的,确实如您所说,不过架不住典籍多啊!在浩如烟海的的典籍当中,即使比例很小,但数量也是相当庞大的。”

“比如公元五百年的《齐民要术》,是农业学专著;比如公元一千年的《营造法式》,是建筑施工专著;还有《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专著;比如《考工记》,是手工业专著;还有关于地理的《水经注》,关于天文历算的《甘德星经》,关于算数的《周髀算经》……”

“每一个门类,都包含了数十本甚至上百本的专著。他们不是故纸,不是锦灰,只要你有兴趣,总能发掘出你想要的东西。”

尼安也惊诧莫名:“这么多,先别说能不能看懂,能看完?”

李君阁笑道:“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看不完,不过架不住我国人多啊!”

“总有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门类去研究,去挖掘,去复原。”

“现在人们的审美情趣普遍提高之后,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还原了出来。比如建盏,比如草灰釉瓷,比如一些特殊的古代造纸技法……”

“我们在李家沟一带,目前已经恢复了女红,石雕,竹艺,煤砂泥陶器,木楼制作,九斗碗宴席等多项传统非遗传承,而且市场前景还都很不错。”

卢恩说道:“刚刚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你曾经说过你们那里是亚热带气候,比较湿热,提盐是不是会损耗大量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