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炼刀(第2/3页)

边缘那个孔用来走气,中间那个孔用来进油。

在边缘那个孔上塞上一根直径一样的竹管,这样即使装油时油脂没过那个眼,那个眼也不会被堵住。

然后开始往竹筒里灌油。

灌完油后,将竹筒插到烟囱旁边隔热的沟底,免得不小心踢翻了。

然后开始熬制新的一锅椰油。

熬油的时候,就准备处理刀具了。

先处理小刀,烧红后还是用昨天的凿子在没尖的那一面光背的地方凿出几个缺口,自然冷却后拿带刃的燧石将缺口扩成小凹槽,锯齿那边处理比较简单,将锯齿磨下去一半就算完事,到时候用来绑扎加柄。

处理完形状,开始敷泥。

在刀侧堆起一层稀泥,锯齿那边厚,越往刀刃处越薄。

这泥是调制过的,碳粉红泥草木灰都有。

覆土完成后,拿一根细竹篾弯成小圈,将刃口部位随意的刮出来。

待这一侧干掉,翻过来同样的方法处理另一侧,处理完毕后放龙窑上烘烤。

趁烘烤短刀的时候,李君阁开始处理长刀。

同样的覆土方法,不过这次李君阁是把刀刃那一面敷厚,把锯齿那一面刮了出来。

将长刀放龙窑上烘着,李君阁将包裹上泥土的小刀送入了炉膛。

然后找来一个斜开口的竹槽,开口很长,底部离槽底有一段距离,可以盛放不少油。

将竹槽里外抹上泥烤干。

往里边倒了半槽椰油,量好分量后,又将油倒入陶碗中烧起来。

将内衣弄湿拧去水,折叠起来随时准备灭火。

待油烧热,小心地将油倒回到竹槽里。

这时候就要块了,将竹槽架成微微倾斜,让下面的油变深,将刀片取出,刃口正向下方用切肉的姿势放进去,然后送入筒底完全浸没。

油立刻就沸腾了,不过却没有着,因为刀片已经全部浸入到油里边了。

反复提起来浸下去几次后,将刀片移入冷油中冷却。

等到将所有东西放置妥当,李君阁开始检查刀片。

敲去已成硬壳的覆土,李君阁可以看到小刀刃口处漂亮的烧刃花纹。

在砂石上随意磨了一下,露出一些金属部位,李君阁拿钻头尖端在刃口边缘轻轻划了一下。

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反观钻头尖端,出现了一个小亮点。

钻头油淬后的硬度,李君阁估计在五十七度左右,那这把覆土烧刃的小刀,刃口硬度李君阁估计达到了六十!

覆土烧刃的精妙之处在于,刀刃冷却快,在刃口的钢铁内部会形成高硬度的晶相;而覆土厚的地方冷却慢,那里的最后形成的晶相不是脆硬,而是保持了韧性和弹力,使得刀子既坚且韧。

李君阁举着刀片仰天大笑:“成功了!”

这时阿音回来了,说道:“二皮,刀子弄出来了?”

李君阁笑道:“小刀弄出来了,恢复了硬度,消减了脆性,哈哈哈哈,老祖宗的覆土烧刃法,果然厉害!”

阿音说道:“快给我看看,哎哟黑不溜秋的,好丑!”

李君阁笑道:“这不是还没有打磨嘛,打磨出来就厉害了,烧刃纹漂亮得不要不要的。接下来,看我给你变一个戏法。”

说完将长刀放入炉膛。

同时热油。

过来十来分钟,同样的手法,将长刀锯齿一面切入油中,然后送入底部,同样提送几次,送入冷油中凉下来。

然后将刀片取出来,哈哈大笑:“怎么样?这戏法厉害吧?!”

阿音看得一头雾水:“没看出啥啊,就听见嗤的一声,然后油咕嘟咕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李君阁讶异道:“你难道没有发现,刀片从弯的变成直的了吗?”

阿音再一看:“哎呀真是的!这是怎么回事?”

李君阁笑道:“当年我大唐直刀闻名于世,日本人学去后,怎么都淬不直,变成了弯的,最后演变成了现在的武士刀。我刚刚是反其道而用之,解决了锯片弯曲问题,现在还得再次回火覆土烧刃,这次将中间留厚,锯齿和刃部留薄,刮出烧刃纹来,不用切的手法,直插进油里再淬一遍,就会得到外缘坚硬,中茎弹韧的好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