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打米(第2/3页)

“‘言为心声’,这属于自己的东西啊,那是信手拈来如拾草芥;强行模仿别人的话,那就劳心费力如移泰山。丫头,你已经登堂入室了,继续加油吧!”

丁老头拿着四个扎在一起的锦囊,笑道:“皮娃,说过我们每人要送你一幅画的,结果上次你跑得比风还快!”

吴梅仙笑道:“放心,这次不会让你作诗了!”

李君阁赶紧伸手接过:“实在是感激,谢谢,谢谢!”

从木楼里出来,白婶说道:“皮娃,你们中国的画,有点像我们外国的水彩。”

李君阁笑道:“呃,咋一看差不多,其实不一样,从用纸,用笔,颜料,设计,思想,构图,美感,透视,技法,理念,后期处理,完全是两套不同的方法。”

“仅仅从线条运笔来说,中国人喜欢以书法入画,对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起顿,飞白,枯湿……都有一定之规;不但要具备书法的审美,还要符合画中意境;好的中国画跟书法一样,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欣赏,又可以一花一字,甚至一笔一笔单独细细品味,这种意趣,是西方水彩画体会不到的。”

就这样说着聊着,李君阁将五人组送到了祠堂,然后对他们说道:“今天大家都累坏了,明天开始晒谷子,同样要早点来哟!”

第二天,李君阁先去木楼,将嘉州画派四老,秋丫头,许思,小芷送走,一起出发的,还有李家沟第三个大学生赵华强。

临出发前,赵华强对李君阁说道:“二皮哥,我根据育爷爷蛙场那套系统也搞了一套,不过是简化版,目前只有温控,湿度提醒,食料提醒,饮水提醒,和冠海哥一起,连接上了食料槽,水管,已经安装到鼠场里了,何苗哥会用。”

说罢又赧然道:“这是第一个能用的版本。非常简单,离人家农大的系统还差很远。”

李君阁拍着他的肩膀道:“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你才上手两个月而已,有时间我一定去看看!兴趣是最好的启蒙,实践最好的导师,接下来还有好多地方能用上你这套系统,比如兰场,比如鱼塘,接下来还有一个大养猪场,到时候你还可以研究研究荷兰人的设备程序,有的是施展空间啊!”

送走众人回到家中,五人组已经吃过早饭,准备干活了。

交给芋头粽粑一人一根扁担两个箩筐,三人将堂屋中的稻谷挑出来,倒在敞坝上。

奶奶指挥白婶和俩妹崽,拿着耙子将稻子刮平晾晒。

中间要挑去杂夹其中较大的稻草。

稻谷经过三天晒制之后,含水量开始变得合适,正好这天有风,那就可以开始扬场了。

扬场前要先过初筛,将一些风吹不走的大草杆尘泥筛一遍,只剩下能被风吹走的那些和谷粒。

扬场的时候必须站在下风口,也就是人对着风来的方向,这样往侧前方扬出去的谷粒会被风吹回身边,而杂草尘灰会被风带到人的后方。

事情好做人吃亏。

芋头粽粑李君阁三人脸上蒙着围巾,戴着草帽,一天下来,还是变成了三个土人,汗水在脸上划出一根根道道,眼睫毛上都全是土灰。

白婶跟俩妹崽也辛苦,筛筛子筛得两手都起了泡。

不过将干净的谷粒收集到一起的时候,大家心里还是很开心的,因为明天就可以开始打米了。

不提李君阁几人这边蜗牛一般的进度,千亩梯田这几天干得热火朝天。

那边全是农机,梯田从山脚开始往上,几天下来已经收了三分之二。

然后第一批收下来的稻谷,经过晾晒之后都已经打成米装袋了,五溪一号最近的任务,除了从夹川拉材料过来,就是往外运米运荔枝。

阿音跟梁慧丽王吉星都搞成热线了,一天起码五六个电话在联系。

不过李君阁已经魔怔了,不过了今天把米弄出来,心里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