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匪夷所思的解决方案(第2/3页)

讲解结束,李君阁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说道:“情况大致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大家看看,关于我们李家沟的污水处理和电力问题,有什么好建议好点子?”

王高工咳嗽了一声,说道:“这个发展思路是很好的,不过我还是上午跟皮娃交流过的那意见。三万人的污水处理设施,规模过大,前期很难达到饱和运营啊。”

好吧,只要是五十以上的,来李家沟不到半天,这就皮娃皮娃地叫上了。

伍高工说道:“我同意王高工的意见,这样对能源,对设备,对资金,都是巨大的消耗,有点得不偿失。”

四爷爷说道:“关键还有一个问题,这样会不会引来闲话?说我蛮州市环保系统好高骛远,搞假大空;说我们李家沟骗取国家的环保补贴啊?”

众人面面相觑,两位高工吓了一跳,李家沟有高人啊!这位是谁?看起来七八十了吧?见识如此通透!

李教授笑道:“各位,我跟老丁在山上的时候倒是商量了一个方案,不过有些匪夷所思,甚至有点惊世骇俗,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够接受。”

李君阁说道:“李老你就放心说,今天就是个诸葛亮会,我们现在都有些麻爪了,要改方案的话,动静就大了。而且能不能兼顾以后的发展?中间会不会出现升级换代?这些事情又得另废脑筋。”

丁教授说道:“我们这个方案其实不用大改规划……呃,其实也是受了皮娃的启发。这娃给我们打电话的时候说得那叫一个难听,说什么李家沟人拉屎不够多,凑不够分量……”

好几位正在喝茶水的,都一口喷了出来,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通狂笑。

阿音赶忙拿帕子抹桌子,边抹边向李君阁翻白眼,你能不能不要这么皮……

李教授哈哈大笑,一拍桌子:“话丑理端!既然如此,我们就给他凑够不就行了?!”

一句话惊得众人都目瞪口呆,这脑洞的深度,似乎看不到底啊……

丁教授笑着解释道:“各位,别忘了李家沟的发展,可不仅仅只有旅游一条腿,生态农业,是另一条腿。”

李教授说道:“生态农业,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据我们预估,三年后,那千亩梯田的肥力就会下降到一个危险的程度,加上李家沟土地流转集中,农机大规模使用,开发效率会进一步提高,对有机肥的需求,会大大增加。”

丁教授说道:“有机肥的来源在哪里?完全可以着眼到这个污水处理厂上来。这个污水处理厂,不应该成为一头吸金猛兽,成为李家沟人的包袱,它还应该贡献出效益,成为一个有机肥料厂!”

李教授说道:“现在李家沟常住人口加上游客,是四五千人,既然如此,我们就养上两万五千头生猪,这不就凑够规模了?”

丁教授说道:“后期旅游发展起来后,随着常住人口的增加,可以逐步减少生猪饲养量,以此来达到调节污水量的目的,简单不简单?”

一群人面面相觑,言之成理啊。

不过大伯第一个不同意:“老李,老丁,我就问一句,你们说这些猪,养在哪里?别忘了我李家沟也就三四百户人家,两万五千头猪,阿音你算算,一户人家是多少头?”

阿音早就已经算好了:“大伯,户均七十一头。”

大伯有点眩晕:“看看,一户人家七十一头猪!别忘了我们最后都要搬进木楼新居的,那里猪圈都没有!”

李君阁也举手:“李老丁老,我们李家沟一户人家养五头猪就累死累活了,去年东方叔匀了我家两口猪,就是这个原因。”

李教授哈哈大笑:“所以我们要抛弃掉传统的养猪模式,进行产业升级。我们农大正在和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大学进行技术交流。他们那里的养猪产业,已经可以达到仅仅五人,便能管理上万头猪的猪场的程度。如果采用他们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人力投入上,也就是十几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