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好导游(第2/3页)

宁组长点头道:“那就好,这船不便宜吧?看来你们对盘鳌乡的旅游产业很有信心啊!”

李君阁笑道:“这个可不是我们自大,具体情况还是请梁乡长和阿音来给您汇报吧。”

梁慧丽笑道:“不算去年二皮在李家沟投资的木楼,农家乐,简易水上乐园等设施。仅今年,我们就自筹资金三千万,恢复了盘鳌乡古建筑群,甘棠故径,新修了六栋木楼民宿,滨河公园,以及两栋游客中心,天星阁观景木楼,新增了这艘五溪二号,同时得到县里的支持,配给了五台电动观光车。硬件设施方面,我们已经完全准备好了。”

阿音接着介绍到:“我们村今年春节之后,就选派出一支服务团队,送到首都学习酒店运营管理,改版了网站,将以前农家乐订房的小应用板块进行了功能扩充,同时与国内各大旅游搜索引擎,在线旅行网站签署了合作协议,线上线下的前期工作也已经完成,软件方面,我们也已经准备好了。”

李君阁说道:“我们的旅游产业,将围绕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重点展开,集山水,休闲,文化,科普,手工,美食于一炉,形成一个大型的旅游体验综合体。”

听得众人连连点头,薛县长说道:“这个思路很好,山不就人,那就请人来就山,依托旅游发展自身特色农业,两条腿走路,相辅相成,不但走得稳,还能走得好!”

船进五溪河,梁慧丽指着盘鳌乡古建筑群说道:“薛县长,宁组长,各位领导,我们的信心,就来自于那里。”

李君阁笑道:“这个由我来介绍吧,盘鳌乡古镇,起肇于南宋末年,这里还有我们家族一个有趣的传说……”

“黔州会馆,最早是明代建造,经过三次祝融之灾,又经过三次重建,一次比一次规模庞大,最后一次,经黔州军阀周锡成所修缮,在夹川入黔州道路改道之前,这里一直就是舟马辐辏之所……”

“李家老宅,为下河李家聚居之地,多年人口生繁下来,最后形成了三排七进十三院的大型街井式古代聚居建筑群落,这两处景点的总体设计,木质架构,石雕,砖雕,木雕,绘画,园林,都是西南地区首屈一指,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

“以这两处景点为中心,散布着义井,义渡,广场,古榕,小户民居,小康门第,私塾,公所等各处街景,时间跨度从南宋直到民国,堪称西南古代民居博物馆……”

“现在出现在我们右手边的,就是明代甘棠故径,这条青石路,集中了极富西南特色的路面,亭桥,街廊。这些我们都在原址上进行了复原,修旧如旧……”

“全套修缮工程,又我们西南古建最权威的专家,也是我的导师孙文琦主持,达到了古建修缮的顶级水平,使用的粉料,漆料,木料,石料均依古法,最大程度地还原出了江南蜀乡小镇的原汁原味……”

“这条故径,是目前全国发现的保存最完好,路面最宽阔,附属设施最丰富,文字资料最完善,史实最翔尽,规制最高雅的古代乡村道路,目前已经报送了今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这条道路,是我李家先祖为方便乡邻义务修建的,和义井,义渡一起,揭示了古代乡贤从事慈善事业的一个小小样范,这些事迹,都记载在与道路同时发现的《甘棠义路碑记》当中,即使放到现在,也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现在这座小丘陵后,就是我们李家沟,那里有慎清牌坊和李氏宗祠,李氏宗祠门楼为整石打造而成,门口的号鼓和十九层的石雕斗拱,都是全国仅此一见……”

一路娓娓道来,众人眼观着旖旎的自然风光,耳听着丰富多彩的人物典故,口品着清茶,倒觉得如饮醇酒,如沐春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