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尽孝与尽心(第2/3页)

李君阁简直对这个初次见面的老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学问已经可以跟四爷爷并驾齐驱了,两人的话,前边是《论语》,最后是《孟子》。

前面的意思,翻译过来大概就是四爷爷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你有必要跑那么远吗?”

老伯说:“就那群昏兔儿,一天到晚求事不做,我看得都恼火!”

四爷爷说:“那你管好自己就成,理他们干求?”

老伯说:“老子不,老子惹不起躲得起!”

最后这句则是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内容虽是四爷爷引出来,结果却被被老伯点出题目,意思是他留在国外,也是为挽救儒家文化尽了一份心力。

这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四爷爷一时无语,只好放过。心里其实也暗暗为自家儿子的学识感到骄傲。

老伯规规矩矩站起身来,从案上抽出三支香,点燃后插在牌位前的香炉之中,又恭恭谨谨的回到蒲团上叩了三个头。

一套程序走完,才轮到老哥李君楼,仪式完毕之后,四人才退出厢房来。

然后恭请四爷爷坐在太师椅上,由老伯和老哥引见自家媳妇,敬媳妇茶。

四爷爷说道:“能教育出雨淮雨湘这样的孩子,看得出你们的家风,这里我要感谢儿媳妇和孙媳妇,回来就好啊,大家好好过个团圆年吧!”

乡亲们直到现在,才确定事情过去了,赶紧过来聊天叙话。

这个时候老伯学霸的天赋就展现出来了,能认出来的,都一口叫出名字辈分,认不出来的,只要一提自家名字,老伯立刻就能说出他父亲母亲是谁,家住村子哪处地方,小时候都干过什么熊事儿,说得乡亲们哈哈大笑,都是思远老哥离开家乡这么久,心里头一直都装着大家呢。

李君阁摇着头叹为观止,老子当年要有这样的记忆力,何至于三更灯火五更鸡!

聊到晚饭的时刻,李君阁说道:“我们先去吃饭吧,久长居那边已经布置好了,算是给大家洗尘接风,我们先移步那里,边吃边聊。粽粑,芋头,别看了,先吃饭,看祠堂有的是时间,明天再来看个够!”

进到久长居,芋头对着庭院直点头:“Jungle,这就是典型的东方园林设计吧?”

李君阁笑道:“差远了,这就是一个破酒厂改的,要看园林啊,往上游走,篾匠叔的那套木楼庭院可以算一处,往下游走,盘鳌乡广场周围古建也可以算一处,还有山上,另一个民族的村寨也很有特色,这里嘛,排不上号。”

粽粑说道:“Jungle,你们家乡太美了,我觉得我整个心灵都被清空了,这是不是就是你们说的‘天人合一’?”

李君阁扑哧一笑:“从你的嘴巴里说出来,天人合一好简单,我可没你的境界。来来来赶紧上桌,天然的食材,吃到人肚子里,那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刘三娃已经回城过年去了,今天这两桌都是玉莲嫂子操持的,不过更合老伯的口味,直赞这才是最正宗的李家沟的味道。

吃过晚饭,李君阁安排白婶跟芋头粽粑在久长居歇息,带着老伯老哥一行回祠堂。

虽然李君阁提出还有几栋木楼可以供他们临时居住,可老伯坚持要住在祠堂侧厢。

祠堂就祠堂吧,李君阁也不敢违拗老伯的意思。

直到夜深人静,各人都歇息了,四爷爷和老伯还在交谈。

四爷爷取出一个有年头的画夹,将之递给老伯:“这是你老妈留给你的。”

老伯将画册打开,里面是十来幅人物肖像。

肖像是用毛笔画的国画,不过明显受到过西方素描的影响,画出来的人物非常立体。

画上的人物就是年轻时候的老伯,开始时意气风发,但是面容还有一些稚嫩,眉目间还有一些倔强的神色。

到后面,小年轻逐渐成熟,青涩退去,目光中开始充满了睿智和自信,脸色也渐渐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