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打工的回来了(第2/3页)

李君阁揭发道:“什么呀!他这是没法在大家眼皮子底下往裆里揣!”

臊得阿铜拉着阿涡就跑,边跑还边大喊:“二皮哥!跟你是做不了好朋友啦……”

……

在舅舅家里吃完串寨饭,边聊天边醒酒,等到下午四五点,大家在上山路口边的吞口菩萨处集合,一起上山。

人群里多了几个新面孔,少了几个老面孔。

这是有新人上寨子见父母了,也有寨子里的人被留下了。

还有游方卿卿我我得舍不得离开的,这些就没法等了。

回到寨子里各自回家,李君阁一算日子上来都四天了,阿音那边也积了不少工作,没事儿都在用手机维护管理网站,这就差不多该下山了。

其实真要论苗年,那还有得说道,苗年的时间是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卯日。如果一个卯日是在月初的三天内,或者超过该月的十五,那就不适合选定为过年的日子,寨老们就会选定另一个卯日。

而过年的时间一般都定为七天到一个月的,但无论长短,都是单数的日子。

因此如果明天下午再不下山,那就还得再多呆一天了。

其实接下来活动还很多,悬天崖虽然高,但是也有山下上来串寨的,男女几十人或上百人,带上芦笙,穿上节日盛装,敲锣打鼓来到寨子里。进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这边,这边则由育爷爷带领全村男女出村迎接。

然后在对方再次吹奏芦笙并跳踩堂舞作为进村仪式,这边也以吹芦笙踩堂舞还礼,礼毕邀客人至各家款待。

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芦笙踩堂,进行芦笙比赛,体育比赛;晚上演苗戏,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间进行“坐妹”对歌的社交活动,或者去林子边“游方”,追寻自己的意中人,通宵达旦。

不过遗憾的是李君阁这次又看不到了。

第二天傍晚,在苗寨过完五天后,李君阁跟阿音又回到了李家沟。

夹川农村管农历十一月叫冬月,十二月叫腊月,日子进入了寒冬腊月,也就意味着离过年不远了。

冬月里一般把挖红苕和种小麦的活路做完,大的农事基本就算没有了。李家沟情况稍微特殊一些,需要修剪果树,清理鱼塘,检查水渠,巡山,有竹林的人家开始准备挖冬笋,不少男人在绿岛木楼工地做工,女人在帮李君阁家打零工,装米,包装咸菜豆豉。

说是冬闲,农村只要你愿意找事情做,那是不可能闲得下来的。

外出打工的人已经陆续回来了,村里又添了不少的人。

趁家主话事人都回来了,李君阁大伯阿音这几天都在跑这些人家,逐一敲定村后山坡上千亩梯田租赁的问题。

好些人家挺犹豫,倒不是不愿意租给皮娃,而是当心皮娃回不了本。山上那些地,种啥亏啥,乡亲们是种伤心了。

阿音跟李君阁主动告知乡亲们李家沟富硒带的情况,说是今年先试试水,如果明年情况好的话,后年都带着乡亲们种。还将租地价提到了四百一亩,不用担心不给钱,签了协议后立刻兑现。这些人家里如果翻年有不愿意出去打工的,就帮李君阁照顾那些田地,也是一项收入。

绝大多数人,可以说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有的建议皮娃改种果树,有的建议皮娃改种茶山,那些地多租给皮娃几十年都行,钱先欠着,按年给都可以。

不过这就跟李君阁本意不合了,不搞点短期项目,让乡亲们当年看到效益,这积极性就带动起不来,到时候满李家沟就自己一个富得打个屁裤子上都是油圈圈,又有啥意思呢?

因此只是一一谢谢了乡亲们的好意,只说先试种一年,要是不成再乖乖改成果林茶山。

见到皮娃这么倔,乡亲们也就签了,好些还拉着皮娃传种地经,你娃读书虽然可以,但是伺候庄稼还得听我们唠叨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