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蛇日串寨(第2/3页)

李君阁讶异道:“哟!这名字哪里淘来的?”

育爷爷笑道:“你没看到它的眉毛吗?都上顶了,正好看到一个电视剧,说是什么怒发冲冠的,我就用那人的名儿了!”

李君阁说道:“这名儿真不错,你看它嘴巴也像短剑一样,符合刺客的身份。”

育爷爷笑道:“你这就外行了,那叫钉子嘴。”

李君阁砸着嘴道:“就是毛好像不太光顺。跟您老的鸡一样,卖相差了点。”

育爷爷扶着脑门:“跟你这外行没法说了,这是正宗的烂青毛!荆轲是龙眼,上顶眉,钉子嘴,白牛筋脚外加烂青毛,这种鸟有个名儿叫‘哨竹头’!一鸟开口百鸟压声的,你那话听在行家耳朵里就是个笑话!”

李君阁顿脚道:“哎哟还是名种啊?那太可惜了,事情太多耽误训练,可惜了的!”

育爷爷笑道:“好事情只愁不够多啊,要是还像去年下半年那样,把斗鸡停了也高兴!”

李君阁说道:“寨子里还有能人没?要不请他来调教咱家的鸡和画眉呗!”

育爷爷摇头道:“这事儿就是一个乐,跟你捡石头跑山一样,要真像过去大户人家那样还请‘鸡把式’,‘鸟把式’,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

第二天一早,保管铜鼓的“文化寨老”找几个娃子将公家的铜鼓搬到寨子中间的林子里。

各家各户挑着担子,背着背篓,拿着芒筒、芦笙,拎着斗鸡,画眉,齐到林下集合。

林子里的每棵巨树都绑扎上了红绸,有些还有好几根,看来认它们当保爷的人家也不少。

姑娘们穿饰得花枝招展,衣服上的刺绣一个赛一个精美,不少脖子上还套着大银圈,头上扎着银花。

小伙子们也满脸兴奋,穿的干净伸抖,阿铜也在其间,脸都笑烂了。

年轻人里边就阿音跟李君阁穿的质朴些,阿音是牛仔裤薄羽绒,斜挎着一个布包,只将带子换成新的,银梳插在乌黑秀亮的头发上,清清爽爽的,都不用怎么打扮,满村老少自然就会多看她几眼。

至于李君阁,呃,还是不说了。

等到人聚齐,育爷爷领着寨老们又用香纸、鞭炮、米酒、鲤鱼等进行了一次“唧担”仪式。

这次就严肃多了,跟家祭还是有区别的,祭祀完毕开始“醒鼓”。

鼓声先起,大家拿起芦笙和莽筒伴奏,大家围着鼓坪跳起圈来。

寨老们先领头,然后是辈分较高,声望较隆的人比如阿冲叔阿音他们,最后才是全寨男女老少一起加入。

在芒筒、芦笙伴奏下踩着节拍,围着鼓柱跳舞,这叫“踩铜鼓”。

满寨子就李君阁一个外客,只好跟在娃子们屁股后面傻笑着吆尾巴。

起初李君阁别手别脚,看不下去的娃子不是一个两个,最后干脆都围着他牵手示范。

跳了一阵,窜寨子的人才挑上担子背上背篓,和守寨子的人告别,从寨子后面的石板路下八沟乡。

山路弯弯,这一路二十里地也不短,队伍拉得长长的,娃子们精力旺盛,还能跑前跑后的笑闹,阿音跟李君阁并肩走在中间,李君阁挑着担子,里面是糍粑,熏鱼,糖酒香烟之类,这是送给阿音山下舅舅家的。

阿音拿出相机,不时给走在一起的人家娃子拍照。

八沟乡今天就热闹了,四乡八寨的苗家人都来了,场坝上摆了铜鼓,在那里叮叮咚咚敲得欢实,踩铜鼓的人如山如海。

路过一个寨子人群所在,一位苗家老头见到育爷爷就喊到:“育老头,你们悬天寨又来晚了哟!”

育爷爷笑道:“没得办法,路太远了,老坎你们今年收成听说要得哟?”

那老坎爷看样子也是一个把寨,笑道:“收成其实一般,今年乡里来人指导换了稻种,上了化肥,再打了几回农药,亩产上千斤了,其实也就跟汉娃们的地收成差不多。你们没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