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史诗上的食材(第2/3页)

……

“当年周朝时,祭祀用的包茅一直由楚国提供,其实到了春秋时期,周王的地位早已经大大下降了,谁都不把他当回事了,因此楚国也就很久没有进贡包茅了。”

“随着楚国日益强大,不断北侵中原各国。这就触犯到了当时另一个强国齐国的利益。”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八国进攻楚国,陈兵楚国边界。楚王派大臣屈完到齐军中责问齐桓公为什么无故兴兵。”

“管仲代表齐桓公回答说:‘过去齐国曾经接受过周王的命令,可以讨伐不服从周王的诸侯国。你们楚国已多年不向周王进贡祭祀用的包茅了,这是其一;之前周昭王南巡,到了你楚国汉水一带就没有在回来,这是其二。现在我们责问的就是这两件事,你们楚国必须给出一个交代!’”

“屈完说:‘没有进贡包茅是我们不对,以后照样进贡就是了;至于昭王淹死的事,你们应该到汉水边去打听,与我们无关!’”

“不过最后在齐国的军事压力下,楚王还是派屈完带了包茅去朝见周王,表示对王室的尊重,也是对齐国变相的服软。齐楚两国这才罢兵言和。”

“这个事件是齐国当时‘尊王攘夷’国策的经典表现,通过这个外交威胁,齐国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扩大了在诸侯中的影响,巩固了‘春秋五霸’的地位。这就是著名的‘包茅之贡’事件。”

“沟主这逼装得螺旋稳!历史小白表示螺旋服!”

“我靠,这就又扯回春秋去了!”

“沟主故事多,一个接一个……”

“这个野打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

采集了一些香茅,李君阁和朱朝安回到了最先安放虾笼的地方。

半路上发现了几棵百合,李君阁又将百合的球茎给挖了出来。

起出虾笼,里面不少草虾哗啦啦直跳。

还有几条巴掌大的鲫鱼。

两人回到营地,李君阁将虾笼底部的拉链打开,蔡学均见状连忙翻出一套野营锅,一个套一个的,一共有三个。

三人将渔获都装到一个小锅子里,蔡学均说道:“哟,不老少啊,这就有两斤虾了!”

李君阁让蔡学均垒灶生火,让朱朝安去淘米熬粥,自己去溪边打理菜蔬鱼虾。

将鲫鱼从背上对剖摊开,用抹上盐,用香茅缠上,再用竹片夹好。

将摘耳根,野葱,百合,蒲菜都淘洗干净,切碎。

将虾也淘洗干净,回到了营地边。

那边粥已经熬上了,李君阁在熬粥的火塘里边埋上几个土豆,然后另生了一堆火,开始烤鲫鱼。

一边抹油一边烤,不一会鲫鱼就变成了金黄色,在油光下吱吱冒泡。

蔡学均在旁边直抽鼻子:“我靠这味道太香了,这股香味好特殊!嗯,有竹子的清香,怎么还有股柠檬的味道?”

直播间里一群人闹闹嚷嚷。

“主播真弱鸡,香茅都不认识!”

蔡学均在一旁优哉游哉地跟直播间里的人互动:“哼哼哼!啥弱鸡,说得好像你们认识似的,猜得不错应该是刚刚二皮采集时告诉你们的吧?”

“靠!说得我们竟然无言以对!”

“硬菜啊!香茅烤鲫鱼!沟主打野真不将就啊!你看菜头都在那边吸口水了!”

……

鲫鱼烤好,李君阁找了张树叶,将鲫鱼放在上面。

然后拿起一口锅子,倒入油,开始炸虾。

虾子很快就变红了,李君阁不断的翻着锅子,不多一会儿就变得酥脆。

在炸虾上洒上一些辣椒面,盐和碎野葱白拌匀,将一个粗竹筒剖成两片,将虾倒入其中一片里。

然后不洗锅,倒了一点油烧开,倒了点辣椒面进去,做成油酥辣椒,里面还带着一些炸虾的味道,然后待油放冷后加盐,将摘耳根,野葱倒进去,拌匀后倒入了另一片竹筒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