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竹竿(一)(第3/3页)

其后是玉口部的凿削。与前节相继的玉口部同样须凿削成与节插相吻合的V字型角度。

在凿削时首先分阶段慢慢地往内旋转削凿,待基本形状出来后再改用不同粗细规格的棒状钢锉将玉口内壁锉平磨光,使其达到与节插完全一致的角度。

之后是握柄的加工。

握柄是钓者与竿最常接触的部位,也是增加配重调整竿重心的重要部分,握柄手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用竿者的钓感,因而艺匠们对握柄的尺寸及形状分外注意。

柄把内部多使用一些质地坚硬的木材或直接采用竹子,部分艺匠则应用传统的包纸方式。

表层装饰握柄所使用的材料非常丰富,如鲍贝、蛇皮、羚角、鲛皮、金铂、羽根、竹片、卵壳、绵线、紫藤等,甚至有时根据钓鱼人的要求,镶饰珠宝玉器等物。

接下来是制作最困难,最能提现匠人水平的部分:制作竿梢。

竿梢采用六到七年的上等竹种为原材料。

碗口粗的一段竹子,能用来作竿梢使用的仅是背阳的一小块面积,通常直径在十八公分左右的一段竹材,经过加工后,最多只能制作成二到四支的竿梢。

制作作竿梢时,首先得将竹子剖切成四方型的棒状后,再使用专门的刀具一支一支削制成竹片。

每一套削出的竹片都一模一样,就像像桔子瓣一样,可以拼成一个整体。

四片或者六片竹片用特殊胶水粘在一起后,能形成一支完美的竿稍,再进行刨削使之完美。

在刨削的过程中调整角度及走向,使竿稍的调性完美的配合全部竿体。

此项工序是制竿中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一道。全凭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法。

然后是上漆。

其工艺完全保持传统的手工漆法——“拭式”漆法。

“拭式”漆法就是先用手指将漆均匀地涂在竿体上后,用专用布料轻轻地拭擦,以此给竿体表面覆上一层薄薄的漆层。

经自然干燥后再用不同目数的水砂纸反复打磨擦拭后再次上漆拭擦。

过上五六遍的底漆之后,再使用精度更高的光漆进行十数道的拭擦上漆。

竿子在每次上漆之后都须放到专门的“漆室”内自然晾干。漆室一般微长度为两米,宽高均为六十公分左右的带孔木箱。

此类漆与普通涂料的硬化方式完全相异。

普通油漆是通过涂料中内含溶剂的自然蒸发后硬化干燥,而这类漆则是利用与空气中水分的化学反应干燥成形,并且在特定的温度和高湿度的情况下方能得到良好的涂层。

因而艺匠们常在“漆室”内侧钉上纱布,并适当地喷洒水分,以保持漆室内的空气湿度。

竿体通过上漆之后,可达到抗酸、防水的效果。并能增加竿体表面的硬度和防腐性。艳丽精美的漆色更能突出竹竿的华贵感。

最终,上好漆的竿体将再次进行火烤微调,姿态完美后匠人都会在竿子上刻上或烙上印迹。

一支竹制鱼竿才算正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