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那是犯法你知道吗?(第2/2页)

他调试了一个多小时,才勉强捡起思路,断断续续写了两个钟点,憋出三千字。

“不行……只能去补充点养分了。”他念叨着关掉Word,打开浏览器,准备去咬几口精神粮食。

对他这样的作者来说,金钱的物质激励当然最简单直接有效,但除此之外,读者的反馈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积极性无负面效果的讨论,一条就能让他精神振奋个百分之十。

曾经这种精神粮食非常匮乏,他才会忍不住自力更生分身无数,穿上马甲躺盘子里给自己啃,像个寂寞的神经病。

现在倒是富足了不少,挑刺找事的有人帮忙喷回去,不错的好菜还有管理员帮忙加精置顶,他可以慢慢悠悠逐字逐句享用。

看了几篇,他注意到了一个最近才出现的读者,在两本小说下都洋洋洒洒写了几篇长评,都是那种铁杆读者开喷不好意思,管理员加精不加精都觉得过意不去的类型。

指出缺点到了某种水平,就不能叫挑刺,只能叫评论。

而网文读者在指出缺点的时候挑刺的数不胜数,评论的说是凤毛麟角都嫌太多。

那人的昵称也很有意思,叫实庵集头,每个字都认识,可连在一起浦杰完全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算是什么密码吗?

他把那几篇评论掰开揉碎咽下去,虽然入口苦涩,可余韵悠长返舌醇香,简直就像饮了一杯名茶,通体舒泰,几处要害一对,恨不得当场翻修重写。

当然……他身为写手的理智还在,修改这种事一旦开始是没完没了的,不如一路写到底下一本再做注意。

他对这个读者有点感兴趣,上群里看了一眼,新增的成员里没有能对得上号的。他点进那人的资料里看了看,性别是男,头像是个工笔画的清代老头,书架上就放了他两本书,完全摸不出头绪。

心里一动,他隐约有了点线索,把那几篇评论又看了一遍后,决定验证一下。

把那头像以图搜图,找到了一个清代诗人曹贞吉,点击资料一看,这人果然号实庵,往下再找,第一个出现的代表作品,就是《珂雪集》。

实庵集头,正是那个珂字。

最近才开始看他书的人,有本事写出那种评论,名字有和珂有关的,还能有谁?

他想了想,决定硬着头皮试一次,拿起手机微信上发了一句给赵晓珂:“干嘛不加读者群啊,实庵集头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