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3章 成了反面教材(第2/2页)

林海文在这帮人里的知名度,可比张赟还高。

看着大家齐刷刷地点头,张赟心里更难受了。

“今天我们就说说林海文,很年轻啊,也很有才华,《明月几时有》,那确实是不错的一首词了。可是呢,你们看看,他现在在做什么?我在京城的时候,也跟他打过交道,恃才傲物啊,不太好相处,当然,对我们这些老人,表面上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对一些不是那么知名的同行,或者是其他行业的人,可就不太和气了。

我也可以透露给你们一个消息,本来呢,他今年也是有希望要进全国作协的。但你们都知道,上个月作协补选的成员名单,没有他。为什么?就是大家意见很大,有意见的人也很多,你们说说,要是他为人做事能够让人心悦诚服,会有这种困难么?不会!

可是,你们看,他自己啊,还没有认识到这个局面,现在风头很盛啊,又是写歌,又是编剧、制片,跟娱乐圈、影视圈走得很近。本职上,新诗歌呢?新的作品文章呢?没有。我们不去猜想,他是不是现在就没有才华了,至少说,再这么继续蹉跎下去,那真是要成为一颗让人叹息的流星了,只是一闪而过,而不能成为我国文艺天空上一颗永恒闪亮的星辰。”

张赟沉痛地表情,演绎的很到位,下面的作者,一片安静,也让他很满意,决定收尾了,过犹不及嘛。

“我说林海文,不是因为他个人值得一说,而是我希望,他的事例,能够给你们警醒。要充分发挥年轻人、新时代人的优势,同时,也要避免有年轻人浮躁、不安于室,耐不下心磨练作品的劣势。这样,才能够将艺术生命,长长久久地延续下去,不断地为读者创作出好的,优秀的作品。”

怎么还不鼓掌?

张赟已经离开话筒的嘴巴,又贴上去补了一句,“谢谢大家。”

这会儿,大家才在几个作协领导的带领下,开始哐哐哐鼓掌,不过呢,张赟坐在上头,总觉得下面的年轻人,表情有点不太对劲,那股似笑非笑的样子,让他感到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