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人池(第2/3页)

刘昆仑当即决定前往平川调查,他是知名人士,隐藏不住踪迹,干脆借着捐款的名义来调查,国家奖励他的二百万现金就是最好的献佛的花,反正这种钱留着不捐会被人骂。

在正式接洽之前,刘昆仑带着团队秘密前往平川,他从善如流,严格保密行踪,自己也化了妆,至少看起来不像个偶像了。

重生之初,他是皮肤白皙看得见血管的美型男,肌肤吹弹可破的那种,比徐徐还徐徐,但是林教授说的没错,这具躯体的寿命有限,他能感觉到自己迅速老化,皮肤不再透明,脸庞也不再白嫩,取而代之的是正常人的肤色和散发着成熟味道的英俊面孔,稍微装扮一下,起码不会那么惹眼。

平川街头,一辆挂着江A牌照的比亚迪电动汽车匀速行驶着,车辆围着一个建筑群打转,这片地方就是平川著名企业家、慈善家、省级三八红旗手郝艳红创办的孤儿院所在。

郝艳红是平川名人,人称好大姐,她今年六十岁,年轻时拾破烂发家,后来开了个废品收购站,有一次收废品的过程中捡到一个残疾孩子,当时平川还没升级成市,县里没有福利院,她和丈夫一合计,索性收养了这个孩子,后来她陆续收养了几个孤儿,当成亲生的一样养活,连邻近县市的人听说后都连夜送孩子过来,往她家废品收购站门口一扔就走。

再往后,记者报道了此事,郝艳红的事迹被外界知晓,很多人给她捐款捐物,政府也给她荣誉,给她提供各种便利,郝家的生意越做越大,资金愈加雄厚,孤儿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远近闻名。

车窗外,是连绵不断的围墙和金碧辉煌的建筑,一家孤儿院能做的跟巨型企业一样,就差IPO上市融资了。

冯媛当年干过记者,对“好大姐”的故事有所耳闻,她说这个好大姐并不单纯,十年前就有记者暗访过孤儿院,但是写出来的调查报告因为过于惊悚被报社毙了,她还记得那个记者的名字。

“好像叫陆振宇。”冯媛从记忆库中找出了这个名字。

“咱们先看看吧,然后再找记者了解。”刘昆仑说。

他们花了十分钟,才绕着孤儿院开了一圈,完了找地方吃饭,没找那种中高档的饭馆,而是找了一家半露天的羊肉馆,点了上千块钱的菜,老板很高兴,还特地过来敬烟。

刘昆仑并不出面,他的面相还是不够平易近人,李明和老板攀谈起来,迅速拉近关系,一支烟抽完,就套到了不少正规媒体上看不到的资料。

“你们要想*,最好别通过民政局,找内部人,想要啥样的都有。”老板眉飞色舞,唾沫星子横飞,“我四舅的儿媳妇在里面食堂当会计,找她就行,你们想要多大年龄的,男的女的,会武术的,会钢琴的,会奥数的,还是那句话只要钱到位,啥样的都有。”

李明说:“我还就不信了,那我想收养一个十四五岁的金头发白皮肤的小女孩,能有?”

老板一本正经道:“还真有,我四舅的儿媳妇在食堂打饭的时候就见过,别说白孩,黑孩也有,男的女的都有,但是得加钱,这样的白人小女孩最受欢迎,一般人根本出不起那个钱,基本上都是沙特阿联酋那边来的土豪领养。”

大家对视一眼,基本都能猜到后面的故事了。

“孤儿院有多少孩子?”冯媛问了一句。

“那谁知道。”老板说,“反正食堂一百张桌子,顿顿饭都坐满人,上千人是肯定有的。”

一阵沉默。

刘昆仑忽然问道:“孤儿院出来的孩子,都挺有出息的吧?”

老板说:“也不一定,有特别出息的,也有不咋样的,有出息的一般都没良心,从来不回来看看,也不给老家捐钱,要我说,都是白眼狼。”

这顿饭吃的很糟心,一桌饭菜基本没动,全部打包送给了路边的乞丐,昆仑团队决定光明正大的去参观孤儿院,他们先联系了省民政厅,然后省厅打电话给平川市民政局,听说有人要来捐款,民政局非常热情,派员对接,领着他们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