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青春片大热的时代(第2/3页)

而头脑灵活的制片商们,渐渐感觉到,青春片大热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至于这个时代是不是真的到来了,看看《饥饿游戏》后续的表现就知道了。

周一1082万美元,周二1034万美元,周三850万美元……在周五之前,又一个北美票房排行榜开始统计的周末即将到来之时,《饥饿游戏》已经从北美捞走了1亿8993万美元。

一时间,市面上跟《暮光之城》和《饥饿游戏》类似的青春小说,成为了好莱坞争夺的焦点,《移动迷宫》和《分歧者》两个系列,均有五家以上的制片厂争夺电影版权。

特别是《分歧者》,这个系列的小说与《饥饿游戏》有些类似,同样是反乌托邦的类型,其中还有一个跟凯特尼斯类似的女主角。

马修得到的消息,原本狮门影业都快要与原作者达成版权转让协议了,《饥饿游戏》票房大爆,原著作者直接推翻了之前的谈判,向狮门影业所要三部曲高达8000万美元的电影版权转让费用。

《暮光之城》和《饥饿游戏》先后大获成功,似乎告诉所有人,这种设定科幻或者魔幻的青春小说很值钱……

北美放映第二个周末,《饥饿游戏》再取6100万美元,从而将北美票房一举推过了2亿5000万美元大关。

任何人都知道,马修这个投资人赚翻了。

同样是在这个周末,《饥饿游戏》出现在了不少海外地区的市场上,受到北美火爆效应的加成,在英语地区市场的票房相当不错。

英国的首周票房达到了1533万美元;在澳大利亚顺利拿到了七位数,753万美元足够让马修笑出来了;即便是新西兰,由于缺乏强力竞争对手,首周票房也有262万美元。

除此之外,欧洲大陆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远东的香港、台湾、日本等,也在这一周海外开画上映的范围之内。

不过,《饥饿游戏》在这些非英语区的表现就要差了很多,票房远远谈不上出色,被当地很多观众认为不知所谓,甚至许多海外媒体都在议论,为什么这样一部奇怪的影片能在北美大卖?

影片深受所在地区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在某些地区表现出色的电影,换一个区域,说不定就会遇到《饥饿游戏》同样的情况,这还是最能在世界流行的好莱坞出产的电影。

这种反乌托邦的设定,本身就不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大众文化。

一个过于强势的女主角,在女性地位一般的市场上,比如中东地区,必然导致影片被男性观众所排斥。

这是无法避免的,不是每个地方都像北美这样,总有白左跳出来搞东搞西。

相反的,这个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如今对北美所谓的新女权主义的接受度有限。

《饥饿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开画成绩为5930万美元,相比于北美市场,只能说表现平平。

但北美的巨大成功,足以保证马修获得超高的收益。

《饥饿游戏》北美票房如此爆发,与马修和华纳兄弟极力推动的宣传也脱不了关系,在如今这个年代,没有宣发就等于没有票房。

从本片的首支预告片在去年11月以《暮光之城:拂晓上》的贴片广告发布到今年1月份的这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原著小说的销量几乎翻了一番。

截止到上个周五,《饥饿游戏》大量资源的支持下,几乎登上了超过50本杂志的封面。

马修让贝拉·安德森做过确切统计,这部片子所有的电视广告和赞助商宣传大约覆盖了北美近1亿2000万的人口。

随后,《饥饿游戏》也跟所有好莱坞大卖电影一样,惹上了抄袭和模仿的麻烦。

有很多北美以外的媒体,特别是日本媒体,宣称《饥饿游戏》的原著小说和日本已故异色电影大师深作欣二的名作《大逃杀》之间有着诸多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