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永远不要说永远(第2/3页)

“也就是说你不会出演《加勒比海盗4》了?”另一名记者立即问道。

“是的,我不准备再拍摄一部海盗影片。”马修缓缓说道,“我要在不同的战场上挑战自己。”

那个记者又问道,“是永远不拍摄吗?”

马修不禁笑了起来,“你知道的,永远不要说永远。”

采访一直持续了十多分钟,接近午夜时分,加州迪士尼乐园才渐渐安静下来,《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已然正式扬帆远航。

今年的暑期档自五月份第一个周末拉开序幕,市场相当火热,争夺也分外激烈,似乎北美迎来了一个商业片的大年,暑期档开端上映的《蜘蛛侠3》首周末豪取1亿5000万美元,五月中旬上映的《怪物史莱克3》不遑多让,首周1亿2000多万美元的票房,也创造动画电影长片的北美开画纪录。

《蜘蛛侠3》和《怪物史莱克3》这两部大卖的影片都有一个相同点,票房很高,专业口碑非常差。

《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也没有逃脱这一命运,在提前场豪取1700多万美元之后,第二天很多媒体和影评人都开始对这部影片口诛笔伐。

华特迪士尼很强大,未来会越来越强大,却也无法操控所有的媒体。

这部影片上映之前,很多参与试映会的影评人盛赞这是最好的一部《加勒比海盗》,各种吹嘘的软文层出不穷。

比如有影评人连带着《黑珍珠号的诅咒》和《聚魂棺》三部一起吹捧:第一部生动通俗,最出色最娱乐;第二部角色、打斗增加,建立庞大的世界观,也相当有趣;第三部则大讲死过再生,很热闹,比前两集有更大噱头、更多特技奇观。

为了接下来的《加勒比海盗4》考虑,吹捧演员的软文也不少,都集中在了约翰尼·德普身上,赞誉杰克船长的演技已经出神入化,如果以后他还继续出演这个角色的话,他们不反对拍摄更多的续集等等。

但随着影片在北美公映,看到影片的人越来越多,华特迪士尼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操控影片的口碑。

《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的媒体口碑瞬间沦陷。

“别指望看到一部条理清晰、剧情新颖和节奏紧凑的作品,影片无论是满意度还是叙事都差强人意。”

——《纽约邮报》

“你是否看过前两部《黑珍珠号的诅咒》和《聚魂棺》都无关紧要,反正你还是会一头雾水。”

——《好莱坞报道者》

“想跟上影片故事复杂的梗概并没有那么困难,但两小时又四十七分钟的片长实在是让人感觉疲惫。”

——《洛杉矶时报》

“近三个小时的影片延续了《加勒比海盗2》无谓的放肆行为,而且再次完全失去了第一部《加勒比海盗》中的浪漫魅力。”

——《华盛顿邮报》

这种情况并不让人意外,马修看到《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时,就有了这样的预计,而且放眼所有的好莱坞系列影片,续集能越来越好的系列真的是少之又少。

其实《世界的尽头》还是在走《黑珍珠号的诅咒》的老路,只是人物角色更多,世界观和特效场景更大了。

既然有成功的模式摆在前面,以赚钱为己任的好莱坞厂商们,干嘛要去冒险创新?创新极有可能砸掉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品牌。

好莱坞爱拍续集电影,不能忽略掉电影的品牌号召力。

对于片方来说,他们的终极目的是挣钱,一个品牌能够打出知名度是极其不容易的。在首部影片出彩的情况下,以固有模式拍续集是一个较为稳妥的方法,品牌效应加精良的制作团队能让电影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如今好莱坞电影中,除了出续集,还有过往的老片重新拍摄,好莱坞的原创越来越少,各大制片公司投资原创电影也越来越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