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偶像禁忌(第2/3页)

“怕什么?”凯拉·奈特莉咬了咬嘴唇,说道,“你走的又不是偶像派路线,也不用担心粉丝发疯。”

马修还是摇头,“就算再用,也要等过个七八年再说。”他从来就担心过粉丝的问题,“像《加勒比海盗》的续集,也不用在宣传上再搞特别的花样了。”

凯拉·奈特莉点了点头,她又看了马修一眼,这个家伙尽管外形条件不错,却从来没走过青春偶像的路子。

没被限定在青春偶像的类型里面,对任何一个演员来说,都是一种幸运。

马修随后就转了话题,这里是美利坚,又不是太平洋对岸,明星恋爱受到粉丝的干扰非常小,除了一些典型的青春偶像明星外,很少有粉丝会为明星的恋情大惊失色或者有其他太过强烈的反应。

当然,即便是社会相对开放的美利坚,也是有极端的粉丝存在的,比如说干掉约翰·列侬的那位和为朱迪·福斯特去刺杀里根的那位。

但到了这个年代,类似的粉丝非常罕见,最为狂热的粉丝主演还是集中在春偶像明星身上,哪怕是在现今的好莱坞,青春偶像明星恋情一旦公开,丢失掉部分粉丝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这几年里,马修跟迪士尼影业合作紧密,而华特迪士尼方面一向以制造青春偶像明星闻名,他也看到了一些相关的情况,再结合曾经在太平洋对岸的时候见过大批的流量明星的炒作,对这些也有自己的理解。

比如在好莱坞,关于青春偶像就有一句话——迪士尼的米老鼠,绝不会在人前摘头套。

从某种程度上来,青春偶像明星,特别是太平对岸几个国家的青春偶像,谈恋爱是件容易被外界抨击、不符合职业规范,甚至于给自己挖坑的举动。

从圈内从业者的角度讲,青春偶像不同于演员或者歌手,他们提供的不是内容生产价值或技能体验价值,青春偶像的硬技能往往都是欠缺的。

然而,青春偶像们即便技能相对缺失,也不妨碍他们让粉丝心甘情愿掏钱。

青春偶像为什么广受欢迎?马修以从业几年后的经验回头去看,觉得偶像塑造了一个粉丝心目中理想的恋爱对象,或者说是性意识的满足对象,甚至于对于某些重度粉丝来说,关注、消费偶像就是其当下最成熟的生理问题解决方案了。

换句话来说,青春偶像是能够激发粉丝的性唤醒,并给其留出恰当意淫空间和宣泄渠道,并借此获利的娱乐业从业者。

至于什么是意淫空间和宣泄渠道?相信这个问题理解起来并不难。

马修生活在太平洋对岸的时候,只是个看电影的人和喜欢看娱乐八卦的受众,没有实际接触过相关的行业,对那边几个国家的青春偶像也不怎么了解,单就他所看到的迪士尼的青春偶像来说,由于缺乏成熟的作品、又无过硬的技能傍身,偶像的商品价值原本是难以具象衡量的。

然而,行业内部不难发现,如果偶像出现形象危机,比如未成年喝酒吸毒,或者乱搞男女关系,往往会激起粉丝迅速反弹,甚至断送其星途。

随后,会产生两种变化,一是彻底沉沦,二是借此转型,脱离青春偶像的范畴。

青春偶像的具体商品价值也可以就此得到量化——保持稳定有效的人设形象。

好莱坞情况相对好一些,青春偶像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放到太平对岸的那几个国家,或许是社会文化或者历史的影响,青春偶像一定是公开的、纯洁的、没有污点的,甚至是完美无缺的。

他们不能够被某个具体的人私自占有,这是对该商品的严重破坏,在某些情况下几乎剥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女粉丝在意淫偶像时隔了一个正宫,就会觉得自己是第三者,这容易勾引起潜意识中的不道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