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地上全无天上仅有(第2/3页)

那些吹捧马修的词汇,简直把他夸得地上全无天上仅有。

剧组对影片的炒作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哪怕是看起来有些无脑的软文,只要能吸引眼球,对拉高票房有作用,也会主动降低智商,让合作媒体方发出来。

为此,甚至不惜去蹭别人的热度。

“欣赏《蝎子王》一定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比如从30岁调到15岁。如果你不慎带上了对艺术的景仰之情,你可能会锐变为喋喋不休的伍迪·艾伦,用小资的审美观对影片的剧情和台词进行冷嘲热讽。如果你是一名古埃及学家,你一定会被历史遭到如此浓妆艳抹而气昏过去,说不定你会翻出史料,证明哪个细节不符合历史真实性。总之,跟《蝎子王》相比,《珍珠港》简直是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优秀历史片,完全够格获14项奥斯卡。”

“但《蝎子王》深知自己在电影品味这座金字塔上的位置,它没有像《珍珠港》那样把自己乔装成史诗片,它甚至比去年的《木乃伊归来》更幼稚。它似乎在说:你们这些高中生都佯装大学生扮深沉,我天生就是初中生的水平,玩的是初中生的游戏。《蝎子王》的诚实能消除一部分文艺片爱好者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放松警惕,回到肤浅和幼稚的岁月……”

“说了《蝎子王》这么多坏话,并没有全盘否定的意思,只是想防止观众搞不清楚,给它带上艺术片的帽子来衡量它,作为一部气派宏大、简单纯粹的娱乐片,它只负责提供充足的感官刺激。”

马修进入好莱坞也不是一两个月了,能看懂环球影业发布这篇软文的目的,吸引喜欢这个类型影片的观众进入影院,哪怕是为此开罪那些崇拜高深影片的影迷。

原因很简单,前者既有可能提供票房,还有一定几率购买后期的DVD或者录像带之类的产品,正是影片的目标顾客。

而后者,无论是剧组,还是环球影业,压根就没指望几个喜欢艺术类影片的影迷去看《蝎子王》,双方之间可谓界限分明。

这并不是说喜欢高深类影片的影迷更高级,也不是说爱好无脑爆米花的观众很单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在这个商业社会里面,爱好是掏钱买单的关键因素之一。

电影产业发展到现在,不管承不承认,爆米花商业片和高深文艺片的区别越来越明显,两者的受众重合度也往往较小。

周五下午,剧组没有安排宣传通告,马修准时离开家门,前往西木区的健身会所健身,从他走出家门那一刻起,就有狗仔跟在了后面,等到达健身会所附近下了车的时候,以往需要花钱进行的街拍,变成了媒体记者打包相送的赠品。

足有六七个摄影记者,相机镜头对准他这边,不断按下快门。

马修相信,其中的很多照片,明天可能出现在一些报纸的娱乐版面上。

只要《蝎子王》票房走高,关于他的报道就会越来越多,一部大卖的影片,对于演员的加成效应相当明显。

等他完成日常的健身和训练,又特地加练了一段击剑,离开健身会所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门外那些记者和狗仔,大部分还在等着他出来。

很明显,一切都在随着《蝎子王》的票房增长而改变。

“马修·霍纳!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健身会所外面,几个记者主动现身,拦住了马修的去路,马修后退一步,站在健身会所门口,随时都能退回去,但他脸上挂着的却是亲和的笑容,“当然可以,能回答的我一定回答。”

他这副配合的态度,很适合一个刚刚出名的演员。

记者中年龄看起来最大的一个男记者说道,“你有关注过《蝎子王》的实时票房吗?”

马修摇头,“我没有渠道去了解。”

“我刚刚问了一位在北美院线联盟工作的朋友。”另一个记者拿起手机放在马修面前不远的地方,让他看上面的短信,“十分钟前,他刚刚查了北美院线联盟粗略的统计情况,《蝎子王》一直处于领跑的位置上,而且优势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