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站在什么高度,看见什么风景(第2/3页)

跑动,所有人不停的跑动,也许他们技术不够强,出球不够准,但因为跑得多,总能在某个局部形成多打少,彼此之间间距保持好以后,总显得中场人很多,对方就相当吃力了。

也就是说,这支队伍靠的是阵型保持、全队齐心、大量的跑动来弥补技术上的粗糙。

边翼卫的往返跑,中场的左右扫荡,大量的跑动配合高位逼抢,整支队伍真的有点像台大机器。

不精细,但运转得很稳定,对手只要稍微疲惫走神,这台冷酷无情的机器就偶尔弹跳下抓住机会,进球就有了!

这点从进球分布在多名球员名下就看得出来,这支队伍里谁进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机器运转到那个位置,恰好轮上谁,谁就去发挥下,不行就换下一次机会,下一个球员去表现,前锋、中场、后卫都有可能,进球只是这台机器必然运转的结果,如果真的遇见一支同样钢铁般防守强度、一丝不苟的队伍,那就可能拼点球决胜负。

但那样,白浩南的队伍还是会笑到最后。

评论员笑称,如果不是正选前锋受伤缺席了几场,如果不是最后那名守门员扑了个点球,他绝对无法发现这个秘密。

这样的队伍,只可能是主教练有意打造出来的结果,这名足球知识极其渊博的评论员甚至拉出了世界杯历史上2002年,巴拉克、克洛泽和卡恩的那支德国队来做比较,不是说这支大学生队已经有那么厉害,而是具备了那种雏形。

那支最后夺得世界杯亚军的队伍,也是被评价为有球能力弱,脚下粗糙,队员普遍年轻,可就是依靠全队强悍的精神意志力和不懈跑动补位,硬是一路打进决赛。

文章甚至还戏谑了下马领队,问他是不是在这支队伍里面也贡献了自己参加那次世界杯的亲身感受。

马儿如果会这样指导队伍,十年前就开始了。

只能说明球踢得好,不见得能有这样的指挥调度跟运作能力。

文章这么长,结论却昭然若揭,有些教练是堆砌各种球星,每个位置匹配最好的球员,甚至最好的球员还要看能不能适合他的体系,最终打造出来一支无懈可击的豪华之师,这就像各种游戏中玩家喜欢匹配装备极品一样。

而白浩南在整个世运会中,展现出来的就是哪怕抽掉原本这支队伍里面最才华横溢的周波,哪怕临时塞进来几个并不一定完全需要的球员,他依旧还是能把队伍捏吧捏吧的组合成最合适最好的状态。

这也好比有些厨师非得强调极品食材,跑山鸡都要哪座山哪个山坳的,野山参也必须是几年几头的,才能做出佳肴来,白浩南则纯属你给他堆白萝卜他也能刻出花儿。

这样的主教练,在目前的中国国内,独一份。

结合他现在拥有的庞大青训体系跟那几个看似虚职,却很难被撼动的超然地位。

只要这种能力和感觉不消失,上头的风向没变化,未来中国足坛呼风唤雨的大佬估计就得是这位!

最后甚至帮白浩南规划了下,他这时候最应该的就是到国内最顶级的几家俱乐部去当主教练,一来提高战斗层面,到中超、到亚冠甚至更高赛事去淬炼验证自己,二来熟悉接触全国最好的球员,为最后那步做好准备。

所以招募这样的主教练,成为俱乐部主帅,而不是把那些价高质次的所谓大牌球员捧在手心里,才是国内顶级俱乐部应该做的。

这篇文章开头两三天基本是在球迷中间传播,后来几乎是个足球圈里的都应该看到过。

因为下面的评论才是连篇累牍的精彩。

没有一味的追捧文章论点,而是大量的探讨,拿已经二十一连胜的江州俱乐部队做对比,看似都是白浩南的队伍,看似都有大量蓉都大学生,看似也都是防守反击的变种,却有完全不同的路数,有人甚至分析结果是周波他们那队人就是便于用在跨度为一年的联赛中,因为妖异多变,很难让人抓住脉络,而世运会夺冠的队伍就是适合短时间的锦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