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要当常凯申委员长(第3/3页)

不过六七个小时的车程回去以后隔了一天,又有四人反悔了,不在准备好的挂牌申请书上签字,甚至还自己开了辆车一起返回。

白浩南猜测还是问了一圈没找到下家。

能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人毕竟不多,只要挂牌没人要,那就意味着失业下岗,没了俱乐部专业训练的规范,一年时间荒废下来彻底回不到赛场的比比皆是,每年这种职业球员都有数百人!

周波那样居然两三年以后,还能重新披挂上阵的,真是屈指可数。

除了这边科学恢复训练的支持,低强度的大学生比赛循序渐进,最后还得是他本身踢球风格偏灵巧技术而不是冲撞力量型,没留下什么大伤,才能重出江湖,试问有多少球员能得到这种待遇?

别看所谓的转会市场那么火热,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希望之星就能拿到几百万签字费,新晋国脚能卖出几千万上亿的身价,可这买卖的都是上升期的年轻人,而且是凤毛麟角的极个别金字塔尖啊,哪怕买的是技术能力和希望,也是带着未来可以升值的投资意图购买的。

过了巅峰期走下坡路的老球员根本没人要!

就像人老珠黄的女人一次次排队都没法上钟一样,为什么各大老司机钟意的风月场所都喜欢标榜学生妹而不是老大姐呢?

这就是最自然不过的生物法则了。

况且在中国,这些事情只要沾上资本的边,沾上投资的意图,硬是能把体育事业变了味道。

可以说白浩南他们那一批就是最后的体校系统培训出来的球员,是国家体系培养的青训球员,直接转给各级俱乐部了,等国家红利吃完,体校系统完全消失,这批人差不多退役之后,中国足球立马从亚洲一流变三流,希望靠俱乐部青训的思路已经变成泡影,中国足球实际上就在白浩南他们退役时候开始断档了。

这才是为什么现在国际比赛成绩越来越差的根源。

所以思考了好几年的白浩南,才会把自己捣鼓青训当成未来一切的基础,连这个职业俱乐部都不过是整个青训体系的跳板。

他要打造的是足球界的黄埔军校!

未来把自己青训培养出来的球员送到一支支部队里面去当军长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