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你还有梦想没?(第2/4页)

结果周一晚上坐满了各种观战球迷爱好者,竟然没人比赛!

最后是两支没报名的球队自己来踢着玩,训练营也没收场地费,从这个小细节也能看得出来训练营是真的言出必行。

另外两块场地上,巴西籍教练带着助教给十多个孩子做指导的场面也是围观重点,只要是喜欢踢球的,多看一会儿就能发现人家这教练带孩子是真专业,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侧重点,起码层出不穷的游戏设置就看得不亦乐乎,但具体作为什么要这样训练,计划是什么样的,对不起,那就无可奉告了,连参加训练的孩子家长都问不到任何东西,免费的就这样吗,只负责细心认真的教,没有长篇累牍讲解的义务。

白浩南他们这边倒是经常坐在天台上开会讨论,巴西籍教练们只是暂时集中在蓉都,很快就会编组分开到三家训练营里,现在对中国孩子的身体素质、性格特点已经大概有了些了解,所以这种不同于欧美国家,也跟日韩孩子不一样的情况需要做出什么调整,运动医学那位青年学者带着笔记本坐在白浩南旁边,训练营设到蓉都来,获益最大就是他,起码他有两个研究生可以在这边进行现场实习研究,相对应的宗明训练营也可以挂上蓉都医科大学运动医学专业实验合作伙伴机构的牌子。

陈素芬更全程热切的坐在旁边参与做记录,可惜绝大部分的英语会话她都听不懂,再次仰望白浩南用大量专业术语跟巴西教练们沟通。

大多有在不同地区教授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外籍教练们给了白浩南很多专业性的启发,应该说白浩南以前很少全面思考青少儿足球培训的细节,基本上都是他这几年在东南亚自己摔打出来的心得体会,外籍教练给他打开了另一扇门,南美教练是如何看待青少儿训练的,最为强势的美国教练又是怎么看,欧洲和日韩教练的看法又怎么样,这些差异是白浩南以前在职业队时候绝对不可能接触到的,哪怕职业队里面的外籍教练,都不可能传递这些信息,因为职业队的主教练都带着巨大的成绩压力,一切都是怎么立竿见影怎么来,谁有闲心絮絮叨叨关于青训几年、十几年的培养之路有什么不同的思路?

运动医学的青年学者年纪比白浩南还是大点,据说他们这种青年学者的定义是在45岁以下,也听得津津有味,偶尔还能给茫然又可怜的陈素芬翻译解释几句,实在是能主要说的就是白浩南,他的专业词汇量太特么充足了:“老白可以啊,这几年真是没有白费,但我觉得他最大的优点还是在于吸收,他并不固执,只要是朝着他前进的大方向,别人提出来的建议都能很认真的吸收,然后完善他自己的理论,并不完全是书本上那些教条的东西。”

陈素芬只能说:“聪明,他从小就聪明!”

青年学者笑着摇头:“聪明的人多了,但能做到没接受过多少普通教育,却自成体系的少,他要是从小能接受系统的学习开发,可能更有高度,不过现在也不晚,标准的大器晚成……”

陈素芬撇嘴,大器是大器了,晚成还没看出来,实在是她这个大学毕业生在白浩南面前还是有不少挫败感,一直以来对于学历方面她还是挺自豪的。

等这堂讨论会开完,青年学者开始回收体能检测器,教自己的研究生给设备充电、采集数据,陈素芬也收起手写记录本准备跟白浩南离场,这两天都是白浩南送她回学校,没想到刚出门,那个年轻的23号吉敏就等在会议室外面:“南哥!我已经跟着把训练课完成了,能找你说几句不?”

白浩南把车钥匙给陈素芬,意思是外面站着冷,陈素芬却摇摇头要站在旁边听,她看得出来不是什么寻花问柳的话题。

果然吉敏没什么遮掩:“南哥,那天听你点评了对方球员,也说了我们几个人,但我回头想了两天,你给我有什么评价不,不怕难听,你有什么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