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邀请(第3/5页)

而事实上,除了当初《红高粱》去柏林参展,而金汉也曾一度执着地追求艺术电影的奖项认可之外,包括李谦,也包括整个明湖文化,从影视部的创业之初,就一直都是坚定地走在商业电影的路子上的。

因为在李谦看来,衣食足始知荣辱,国内那么大一个电影市场,要是拍不出观众们喜欢的电影,反而放开大市场让好莱坞的占领,自己只是去埋头追求什么所谓的电影艺术,那才真的是舍本逐末了。

先把电影市场占住,把电影市场培育起来,把华语电影培育起来,等到市场大了,观众的审美趣味已经开始脱离了单纯的就喜欢看商业大制作的那份热闹,愿意掏钱去欣赏和支持某些具备独特审美的小众电影了,国产文艺电影真正的发展机会,才算是到来了。

在此之前说别的,都没用。

哪怕是《红高粱》横扫了柏林,回国后又票房很高,也仅仅只是个例而已,不足参考,也不足效法。

所以一直以来,从李谦,到明湖文化的一众导演,乃至于演员,其实都不像国内的大氛围那样看重电影的奖项。

别说国内的,事实上连奥斯卡给《黑客帝国》的六项提名,以及最后拿到手的最佳剪辑和最佳配乐,李谦也不甚在意。

当然,自己去拿奖、追逐奖项,和到戛纳电影节这样全球知名的电影盛事去做评审团主席,负责评定奖项、给别人颁奖,这意义和概念,显然都不是一码事。

如果李谦没记错的话,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电影人里,目前最厉害的秦渭,曾经担任过一次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成员,一次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成员,另外担任过一次东京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这是中国电影人公认的电影大师截至到现在的段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旦李谦成为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的主席,他的全球电影界的地位、在国内电影圈的地位,他接下来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都将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个质变级别的拔高。

从此之后,哪怕是在再怎么讲究论资排辈的国内,也什么人够资格在舆论又或奖项上给他设置什么障碍了。

这对李谦自己,对明湖文化未来在国内的发展,显然都是益处极大的。

于是,齐洁忍不住说:“去吧!反正公司这边你不用担心,《阿凡达》的后期的话,你离开一个月,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然而李谦却有些犹豫。

倒不是担心这一答应就会把自己放到争议的中心去,他也压根儿就不在乎别人再质疑自己什么,但问题是——他特别不乐意去看那些貌似深奥但拍得云里雾里的电影,但作为评审团主席的话,却必须每天看很多部那种片子!

好的艺术电影当然是会有的,而好的艺术电影给人的也的确是一种很高级的艺术享受,李谦很希望看到那些特别棒、特别有想法的好片子。

但是,他更希望去看那些被遴选出来的好片子,而不是去做那个负责遴选的人——尤其是,戛纳电影节的规矩他大概知道,据说评审团会在电影节开幕之前一个多月就开始闭关看片子,看全世界各地送过去参展的各种各样或优美的或惨烈的或奇葩的电影。

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什么都不干,只翻来覆去的看片子,李谦觉得自己现在的定力和忍耐程度,还达不到那个程度。

于是,面对齐洁和孙玉婷他们期待的目光,李谦犹豫再三,还是说:“回头我亲自给那边回封信吧!我还是不去了!”

大家纷纷露出失望的神色。

但李谦却只是笑了笑,说:“去做评审团主席,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我觉得,我还不到时候。”

这一次是孙玉婷忍不住说:“人家都觉得你可以了,你自己谦虚什么?这不像是你啊!怕什么,上!这是整个中国文艺电影的荣誉啊!欧洲三大电影节,咱们中国的电影人还没做过一次评审团主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