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进步(第3/4页)

果然嘛,这才是刘承章。

剑客,和尚,剑仙。

妖怪。

这才是他的风格,这才是他的路数。

他就是喜欢拍中国的东西,尤其喜欢古典的东西。

李谦果断点头,问他:“想好怎么改了吗?”

刘承章又犹豫了半天,才缓缓地道:“我目前的想法,是觉得你原来的故事,太简单了,整个规模,也小了点儿,不太方便电影化。所以,我目前的思路是,把故事具体化一点,再稍微扩大化一点。比如,我觉得可以把故事的背景地设在南方,可以是唐朝,也可以是宋朝、明朝,都行。我更喜欢宋朝,一个文人的朝代。然后,我目前正在考虑反派大BOSS的事儿……”

李谦没有插话,很认真地听他絮絮叨叨地说他对《画皮》的想法。

能听得出来,关于这个故事,他应该是已经思考了很久了,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就想拍这个故事,而是在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开始很认真的去考量一个新故事的平衡——当然,他应该是还没有彻底定下这个故事该怎么讲,因为他很多思路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说起话来也有些颠三倒四。

他的重点是:江南的烟雨画船,钱塘江的大潮,一个妖艳的、善于迷惑人心的妖怪,和一个一身正气的书生。

很多特别有感觉的画面。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都特别擅长的。

但是,他说这个妖怪不可以做最后的大反派,而是应该借由这个“不知人心有善,只知人心极恶”的妖怪,引入一些人性的因素,对人,对妖,进行一些人情和情感方面的拷问。并借此引出故事的转折。

他犹豫着是否要引入一个正室夫人的因素,但又害怕会讲成一个大妇和小三撕逼的故事,他又犹豫着是否把这个画皮妖设定成是受了情伤而化妖,而男主角那个书生,又正好是前世伤害了她的那个男人的转世。

总之,他自己已经是各种纠结。

但是李谦却异常的欣喜。

一部电影开拍之前,如果导演不去纠结故事,那他该去纠结什么?

对于刘承章这种技术派,和一直以来以善于拍出江南风韵而著称的导演来说,当他把一部电影开始之初的重点,和纠结的点,放到了故事上,在李谦看来,就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这部电影已经稳当了一半了。

于是,李谦很乐意地陪着他头脑风暴。

在另外那个时空,他看过《画皮》,凭良心讲,拍的已经相当不错了,但还是有很多地方,让李谦不太喜欢。

相比之下,他甚至更喜欢刘承章这个目前只是初具雏形的故事。

不过,大家还正讨论着呢,刘承章却忽然停下来,问李谦:“能提前跟演员打声招呼,让她们给我留出档期吗?”

李谦问:“你都是想要谁?”

刘承章再次犹豫了一下,但最终,他还是一狠心,说:“秦晶晶,何颖玉。”

李谦哈哈大笑,方柏锦也笑着摇头。

经历了两次的票房不成功之后,刘承章显得低调了很多,说话做事,好像也没那么硬气了,相比之前的那个他,现在的他有些缩手缩脚的感觉。但是,他那个喜欢大投资,喜欢大明星的风格,显然还是没变的。

这一张口就是当今国内最红的两个女演员。

听他说出这两个名字,李谦已经隐隐约约明白他心里的打算了。

秦晶晶虽然足够漂亮,这些年的路子却一直都是偏向青衣的,有种端庄大气的范儿,而何颖玉虽然是迄今为止国内最红的小花旦,但其实她戏路很杂,现代古代科幻通吃,纯粹的打女都能立得住,而一部《龙门客栈》,一个金镶玉,则让她一只脚踏入了演技的殿堂。

所以,在刘承章心里,大约秦晶晶是可以演大妇的,而何颖玉,会是那个画皮妖?——嗯,那画面想必会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