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鬼才,诤友。(第3/4页)

当然,虽然他在中国是闻名遐迩的大导演,但是到了好莱坞,估计他在做剧务和摄影助理的时候,是没有人认识他的。

他说,他要去好莱坞看看。

当年《剑仙》遭遇了票房惨败之后,他就跑去欧洲呆了好几个月,到处游历、思考,回来之后拍《飞天》,能感觉到他思考了很多东西,虽然那部戏还是算不上太成功,但作为合作人,方柏锦能感觉到他的某种蜕变。

他特别期待这一次从好莱坞“打工”回来之后,刘承章能拿出更好的蜕变。

眼看车子已经进入了顺天府的市区,方柏锦道:“先把你送回家,你安顿下行李,休息下,晚上咱哥俩喝点儿,聊聊。我特想知道这会去美国呆那么久,你都学到了什么。另外,也可以聊聊你接下来的打算。”

刘承章闻言笑了笑,整个人瘫在座椅上,过了一会儿,忍不住又拿出一根烟来,想抽,又看看方柏锦,问:“带烟了吗?”

方柏锦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烟和打火机,于是刘承章接过来,随后就把自己从美国带回来的那包烟丢到了手套箱里。掏出一根国产的烟来点上,他美美地抽一口,笑道:“还是咱国内的烤烟,对味道!”

方柏锦闻言哈哈一笑。

抽着烟,愣了半天,刘承章忽然道:“我这趟回来,准备去投靠李谦了!”

方柏锦闻言愣了一下,惊讶地扭头看向刘承章。

“真的假的?怎么忽然想通了?”

彼此都很熟悉,还有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合作,虽然后来因为李谦不看好《剑仙》,也说了实话,惹来刘承章的不快,所以他们两个之间,至今的关系都难以恢复到当初的亲密和无话不谈,但正是有过那一场,反倒让大家互相了解的更深了——李谦认为刘承章是“鬼才”,刘承章说李谦是“诤友”。

当然,刘承章执拗,李谦也死要面子,俩人背地里当着别人,都对对方大加称赞,但彼此见了面,却只剩下点头之交的两句寒暄。

早在《剑仙》拍摄期间,李谦应刘承章的邀请去客串,三个人晚上喝着酒闲聊,李谦就说过希望刘承章去明湖文化帮忙执掌影视部的话,后来《飞天》在筹备,李谦也表示希望这部电影能交给明湖文化来制作和投资,并且由他来担任制片人、监制——刘承章先后婉拒了。

第一次的时候,《剑仙》还没上映,刘承章当时是拍着当时的中国影坛投资最大的电影,而且他自己还是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保持者,而当时的明湖文化在影视方面还相当弱小,才刚刚起步而已,刘承章虽然欣赏李谦本人,但对明湖文化的邀请,他并不在意。

第二次的时候,明湖文化正在崛起,李谦已经成就赫赫威名,而且他对《剑仙》的预判,也被事实证明了无比的正确——这几乎成了刘承章心里的一道疤。

而事实上,李谦要求由明湖文化投资并制作,他去给刘承章做监制、制片人这样的条件,也是当时心高气傲、试图证明自己的刘承章所无法接受的——摆明了,李谦想要限制他作为导演的权力。

这说明李谦对他的导演能力、制片能力,其实是不信任的!所以才想要亲自替他把关当时在筹备的《飞天》。

然而,等到《飞天》上映,两人就彻底断了联系。

李谦没有打电话过去安慰或开解,当时只是给方柏锦打电话,叮嘱他多抽时间陪陪老刘,而刘承章则是直接闭门不出。

然后,刘承章走了,去美国“打工”,而李谦则开始登上神坛。

……

刘承章缓缓地点头,抿着嘴唇,好半天,才说:“想通了!”

他打开窗户,看着烟气飞速地被抽走,弹了下烟灰,才缓缓地道:“我发现,我是个需要一点制约的导演。因为我太容易天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