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巨资(第3/4页)

顿了顿,他道:“其实问题不大,上次索尼要买哥伦比亚,美国政府方面收了点钱,也就闭嘴了,几乎没多少反对的声音。这一次,大概一两千万美元的游说资金,就足够让美国政府闭嘴了!”

说到这里,他笑笑,道:“而且,这笔钱可以由政府来出!”

李谦闻言,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

右手握拳砸左手,“成了!”

赵思存笑笑,这件事在政府层面,从头到尾都是他负责在跑,能拿到当下的这个成绩,他当然功不可没,自然也是与有荣焉的。

但他从来不表功,这个时候甚至还特意道:“当时就跟你说,这种事情,只要政府觉得这件事有助于整个国家的对外文化推广,那就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顿了顿,他道:“说句不好听的,给你提供点低息免息贷款,帮你游说一下,一共才几个钱!你知道咱们国家每年在欧美国家举办的各种文化推广和交流活动,还有向西方一些国家的在野党、社会机构提供的捐助,那是多少钱!但是,那些钱花出去那么多,加一起,可能还比不上你这一件事的影响大呢!”

“这种事儿,这种钱,政府舍得!”

李谦笑笑,点了点头,“是啊!所以……过去的那么多税,没白交!”

赵思存闻言摇头笑起来,“你们文化类公司,还是做原创的,交的税少多啦!”

喝口茶,放下杯子,他问:“这回,钱能凑够了吧?”

李谦扭头跟齐洁对视一眼,然后两个人同时点了点头。

要收购哥伦比亚,明湖文化和李谦需要为这场收购本身,预备30亿美元的现金,就已经基本可以拿下,但要保证整个收购快速地落地和结束,为之预备32亿到35亿美元的现金,是很有必要的。

等到收购结束,剩余没有用到的资金,则可以拿出一部分,对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进行注资,以缓解他们当下紧张地财政状况,同时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哥伦比亚穷了太多年了,越穷越是胆子小,越穷越是拿不到贷款和注资,说白了,这个问题简直是恶性循环。

在李谦看来,导致哥伦比亚每况愈下、渐渐陷入泥沼的众多原因之中,这一条甚至是仅次于一场场的收购和高层人事变动所导致的人心惶惶,位列第二名的。

所以,一旦收购完成,首先注资,随后对人事结构进行调整,为哥伦比亚找到一个合适的掌舵人,然后,把整个盘子稳下来,只要不出大问题,至少五年内不进行任何人事层面上的变动,这就是李谦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制定的未来计划。

当然,即便现在就开始发起收购,等到收购完成,也肯定得到2004年了。三年之内,李谦也并不指望能看到哥伦比亚立刻就扭亏为盈。

接下来的三年,在3D没有开始发威之前,他希望看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能够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就会很满意了——积患之身,非一日造成,要想走上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自然也不是一日之功。

而除此之外,如果能像其它的几家大制片公司那样布局几部未来会成功的系列电影,那就简直再好不过了!

而这一块,也是在完成了收购之后,李谦唯一会去插手公司经营管理的层面。

除此之外,公司正常的运营,李谦都决定不去插手。

但那些和风细雨,都是成功之后的事情了,在收购的过程之中,李谦需要的是雷霆万钧!

简单来说,砸钱!

直接快速干脆的砸钱,把公司砸下来,然后再说其他!

慢慢的磨,一点一点的谈,固然有可能会达成对明湖文化和李谦更有利的交易条件,但好莱坞七大制片公司,目前能下嘴、好下嘴的,就哥伦比亚这一家,李谦相信,在背后默默盯着它的,肯定不止自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