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制霸国内女演员(第2/4页)

但李谦继续没有凑热闹。

离开了英国湖区,到曼彻斯特还了租来的越野车,他随后就从曼彻斯特乘坐火车到了伦敦,但这一次,他却并没有直接从伦敦坐飞机回戛纳,而是选择了乘坐渡轮,渡过英吉利海峡,进入法国。

然后,他像一个真正的孤独的旅行者一样,一路走走停停看看,中间甚至在巴黎看了一场法乙联赛的比赛。

一直到戛纳电影节马上要闭幕了,他才慢悠悠地回到了戛纳。

这是近几年来,他少见的一次完全放松的旅行。

成果就是一只半成品的石楠木烟斗,数不清的照片,满满一钱夹的各种票根,和在英国法国各地买的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

等回到了戛纳,每个人他都送了点小东西,两个女孩子,秦诺和赵莹莹都觉得很有意思,金汉他们就多少有点懵逼的样子。

走之前李谦的说法是去拜会个朋友,但谁知道,他居然在欧洲瞎转悠去了——要知道,这头可开着戛纳电影节呢!

大家都是又亢奋又激动,他倒好,反倒借机出去旅游了一圈。

但李谦没理他们,先关心了一下《孔雀》在戛纳的反响,得知电影在电影节上放映之后,各界的口碑反响都相当不错,就笑着恭喜金汉。

金汉多少有些患得患失,“口碑用处不大,还是看最后能不能得奖吧!”

李谦笑笑,没有评价,只是帮他泄压,“平常心!还是平常心吧!得奖最好,不得奖也影响不了什么。”

事实上,他知道,别管口头上怎么不屑于国内那帮搞文艺电影的家伙,但事实上,金汉身上的那种对欧洲艺术电影的崇拜,和对欧洲三大电影节奖项的向往,其实跟国内文艺电影圈里的那些人,是一脉相承的。

这不奇怪。

从金汉在八十年代末进入顺天电影学院读书,一直到后来他大学毕业,开始跑剧组,正是中国电影行业积极地去寻求自己在世界电影之林中的地位的一段时间,并最终以令国人比较满意的秦渭摘得威尼斯金狮奖而“圆满成功”。

所以说,作为当时的亲历者,金汉是有这种情结的。

但是,能不能获奖这种事情……只能等喽!

约翰·戴斯私下里告诉李谦,获奖的机会是有的,但是并不大,评审团内部流露出来的讯息,大家对《孔雀》这部电影的评价,比较倾向于对这部电影的摄影和女主角给予好评,其它的,他们认为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水准。

至于明晓敬的首部导演作品《未了情》,其中饱含满满的因果轮回的宿命观,会有一些欧洲的电影人感兴趣,但更多的人对这种逻辑并不太认可。

所以,约翰·戴斯个人预测,《孔雀》或许可以拿到一个安慰性的奖项,但《未了情》估计是拿不到什么了——这一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是法国著名导演让·纳艾尔,这是一个观念相对保守的家伙。

所谓观念相对保守,是指他更愿意尊崇欧洲电影过去的传统和观念。

也就是说,包括中国电影、好莱坞电影、日本韩国的电影等等在内,要想在他手里拿奖,是不太容易的。

反倒是比如印度电影、伊朗电影,乃至于希腊电影等等,在比较传统的欧洲电影人那里,是充满期待,也很乐意于用奖项去鼓励的。

最后的结果证明,约翰·戴斯猜对了一半。

让·纳艾尔的确比较偏向于保守,但舆论的压力,他不可能全然不在意,而面对真正的优秀的电影作品,他也不可能跟整个评审团拧着来。

于是,就在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孔雀》拿下了最佳女主角大奖。

这是戛纳电影节上的第一位华人影后!

而且由此,威尼斯、柏林、戛纳,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被中国的女演员们彻底刷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