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19%与61%!(第3/4页)

而拿到现在来,结果就是以19%的排片比,拿到了61%的票房!

第二天,因为《红高粱》自身的超级热度就在那里,再加上有李谦和柏林电影节获奖等种种因素,所以各大媒体除了第一时间推出自己的影评之外,也是第一时间报道了从电影协会拿到的官方票房数据!

于是,全国惊叹!

影评这一块儿,平面媒体上或有各种说法的出入,但总体好评,有些甚至各种极致的称赞,而在网络上,则出现明显的褒贬不一!

很多第一天就去看了电影的影迷最主要的吐槽点在于——这部电影不够刺激!觉得没《我的野蛮女友》和《黄飞鸿》那样的片子好看!

当然,即便如此,即便自己觉得并没有那些商业制作好看,但绝大部分人还是承认——“教主还是很厉害的!总体上感觉错过了还是会可惜,至少也该去看看教主拍的文艺片是什么样子的!也顺便感觉一下柏林电影节的四座大奖到底牛不牛!”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种普遍推荐观影的情况,即便是在第一天的放映中,《红高粱》以19%的排片率,愣是拿下了61%的当日票房,但是各大签约院线却只是内部微调,适度增加了给《红高粱》的排片场次,却并没有根据市场的反馈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以求尽力抓住更多的票房。

得知消息之后,陆平笑得轻松,对高兰兰道:“才不到1300万?哈哈哈哈,李谦真是让我好失望啊!我还以为事先那么高的热度,他这部片子前三天怎么都该猛到无人能敌才对!就不说100%的上座率,至少也不该低于90%啊!他可是教主,那可是柏林电影节的四座大奖在加持!”

而在外出录制节目之余,回到酒店时又听到各大院线今天并不准备大规模调整给《红高粱》的排片比,陆平再次大笑,“怎么样?我没猜错吧?院线商是什么人?那都是纯粹的商人,一样货拿到手里一掂,他们就知道值多少钱,和该怎么卖了!艺术电影,想要拿到更高的排片……做梦吧!”

高兰兰也笑。

院线商就是这样的,对于文艺电影,而且必须是大咖的、具有全国性知名度和一定品牌号召力的文艺电影,他们会选择给予一定的排片比,然后维持稳定的放映,但哪怕你一时间票房再好,他们都不会着急的给你加排片!

首先是因为艺术电影必然小众,甚至放眼中国来说,艺术电影的受众,固定的就是那么些人。除非你口碑逆天到一个“绝对不容错过”,强大到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向身边的朋友和亲人推荐的层次,否则,这个观影人群是很难增加多少的!它并不像商业电影那样,具有爆炸性的轰动效应!

其次,艺术电影的受众们,普遍年龄偏大,以及性格偏冷静和沉稳,他们甚少会冲动消费!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给你加了排片,你每天该来看的人还是那些,最终只会使得固定数额的观众被分配到了更多的影厅里,使得上座率下降!

所以,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各大院线商们早就已经摸清了规律——对待艺术电影,就要小火慢炖,卡住口子,保持上座率,塑造好口碑,一点一点细水长流,把该拿到手的票房争取全部拿到!

这一点,和热门商业大片的排片规律,正好相反!

热门大片一上映,画布尽可能得多,排片尽可能的高,大家趁着热度而来,呼呼啦啦都进场爽一把,然后,还不等负面口碑彻底扩散开来,院线商们就已经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之内,把整部电影预期票房的60%以上拿到手了!

之后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口碑都是会每况愈下的情况,但打一打其它的牌,宣传一下票房多牛多牛,总还能继续的忽悠人来看——当然,排片会迅速缩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