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歌声的荣归故里(第3/5页)

当然,在这一周,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冯飞飞也发专辑了。

其实她应该算是刻意的避开了四大美人乐队这张《假行僧》的,甚至从传统的三月中下旬发专辑,调整到了四月末,就是想要赶在四大美人乐队和廖辽的两张专辑之间,从市场上抢一波销量,但是无奈,她现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真的是不复从前了。

所以,上市首周,销售五天,她这张专辑却只拿到了东观书店单周9548张的销量,虽然拿到了销售榜的第二名,但是却仅仅只比第三名的黄玉清多了700来张而已。要知道,她可是第一周上市,而黄玉清的专辑,已经上市快要五个月了。

4月24日至4月30日,《假行僧》上市的第七周,最终在东观书店取得了单周销量29584张的销量,仍旧排行第一名。虽说比起上一周,销量仍在下滑,但是在这一周,下滑幅度却控制在了个位数的8%——考虑到这张专辑上市以来平缓的销售曲线,以及现在这种极小的销量下滑幅度,毫无疑问的预言了,这张专辑将会拥有一流的长线销售能力。

而就在这一周,上市第二周的冯飞飞的新专辑,终于冲破了单周万张的大关,在她这张专辑最有可能达到销量曲线巅峰的时间段里,取得了单周11560张的成绩。

对于当今国内歌坛的绝大部分歌手而言,能取得这个成绩,足以自傲,但对于十年天后的冯飞飞而言,上市两周,却只在东观书店拿到两万多张的销量,却清晰无误的证明了她的继续滑落——从巅峰时期最高卖到过累计销量三百万张,到现在市场大热时期,却连两百万都无望达到,她的滑落,甚至比刘明亮还要令人扼腕。

然而,这却是必然的规律。

有人在不断地崛起,就必然会有人不断在滑落。

而这种崛起与滑落,并不只是体现在销量上,事实上,与销量相伴相生的是,它几乎等比例扩大地体现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大街小巷里。

……

辽宁,义县,国立义县第一高级中学。

教师办公室里,廖辽双手扣在一起,无聊地玩着手指头。

她的班主任正在那里长篇大论,办公室里好多位老师都在旁边端着水杯喝水、看热闹。

“……我跟你说廖敏,你别给我不当回事儿,你自己看看你这个成绩,你说说,你能考上什么学校?是,我知道,你姐不是普通人,你姐夫也不是普通人!可是你现在才多大?你还要把心都放到学习上,至少也得考上个大学吧?”

“可是你看看你,这都高三啦,同学,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别的同学都在点灯熬油的,恨不得一夜夜的不睡去学习,可是你呢?上了课就睡觉,下了课就卖东西……再说了,你卖的那也太贵了!人家音像店里都是打八折的,一盘CD才十六块钱,你呢,就多了俩签名,就卖四十块钱一张,你这也太坑人了!”

老师说别的,别管怎么批,廖敏都乖乖地低头听着,但是说到这个,她却是刷的一下抬起头来,“赵老师,您这么说可就不对了。音像店里卖的什么?那是商品,那是可以随便生产的,只要你掏钱,你要买多少有多少!我卖的可是签名版,而且是李谦和廖辽两个人签了名的,限量版!而且我也打了八折呀,才卖40而已!”

一间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大眼瞪小眼。

“啪”的一声,赵老师一拍桌子,“行了行了!你这是跟谁说话呢?我是你老师,是你的班主任?你跟我在这儿做生意呢?啊?无法无天了是吗?信不信我给你爸打电话?”

廖敏又低下头去,过了半天,才小声说:“赵老师……别呀,您接着批,接着批!我不说话了还不行?”

赵老师看她一眼,无奈地摆摆手,“行了行了,我也懒得说你了!随你去吧!”顿了顿,又问:“你跟家里商量过没有?准备考哪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