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野心(第2/4页)

说到底,所谓艺术,真的只是少数人才能玩得起、也才能玩得起来的事情。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个时空里没有了曹雪芹,所以到现在为止,国内的四大名著,除了水浒三国西游之外,就始终都是《金瓶梅》,并没有一本水平和影响力能够达到《红楼梦》那个级别的文学作品出现。

而没有了蒲松龄,至今没有说鬼说狐的《聊斋》。

可以说,这些个天才,才是所有艺术从业者的指路灯塔,是几百几千年之后,真正能够留下来、并且被后人称为艺术的东西。

而偏偏,对于所有人来说注定是最难得的东西,对于李谦来说,却是最最不虞匮乏的。

他要做一个商业音乐人,那么他手里拥有至少上千首的经典歌曲,他可以很轻易的捧红一个有些资质的新人。要做一个艺术探索者,二胡他可以拉出《二泉映月》,小提琴他可以编出《梁祝》,协奏曲都能写出《黄河大合唱》,甚至玩唢呐,他都可以创造出一套改编自《百鸟音》的新曲子,叫《百鸟朝凤》。

而如果他要做一个文学家,别的不说了,哪怕只是把《聊斋》里他能有印象的那些著名短篇捣鼓出来,也够吓人了。更何况,他还有金庸古龙,要真是玩文艺,鲁郭茅巴老曹的东西,以及《白鹿原》之类,他也不是没看过,或许文笔差远了,但是……靠这一行混饭吃,仍然没有问题。

而如果要做一个电影人,他做编剧是肯定没问题了,光是前世看过的那么多香港、内地、好莱坞的大片,哪怕编剧水准差点儿,光是照搬照抄,也足以让他成为业内最知名的编剧了。

甚至,有那么多好本子打底,再加上他前世丰富的从业经验,哪怕稍微用点心,他自付,自己要做导演吃饭,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所以,问题就来了。

他不缺这些在别人眼中一辈子都得到一件的、所谓高屋建瓴的和独创性的东西,他缺的,反而只是最基础的基本功。

一句出现在小说里的景物描写,作为导演的你,该怎样把它变成一幕至少是合格的影像来呈现在观众面前?你该用什么镜头语言?你需要灯光师帮你调出怎样的光线?需要摄影师帮你捕捉出什么镜头?

一句人物台词,你需要演员给出什么的情绪和表演?

到最后,剧本要求的全部镜头都拍出来了,你又该怎样把它们剪辑成一个连贯、流畅的电影或电视剧故事?

做演员,尤其是做好演员,从来都不易。

但毫无疑问,要做一个好的导演,就更加的不易。

而现在,李谦正在一点一点的补课。

即便是在没有这间拉片室之前,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也是每年至少去电影院看20到30部的电影,且回到家里,还要用家用播放设备再看50部左右的老片子。

他去学了摄影,在国内最顶级的电影殿堂,接触的是最最顶级的教学,而与此同时,他还特别喜欢跟导演系的学生交流,不但把他们的教材借来看、做笔记,会偶尔跑过去人家的教室旁听,甚至还经常跟导演系的人一起去拉片室看片子,互相探讨、交流。

事实上,他可以不必那么努力的。

仅凭记忆中的那座艺术宝库,他不管做什么,事实上都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至少是相比起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他本身就是个天才!而事实上,如果野心不大的话,仅仅只是一个音乐圈,也已经足够他名利双收、功成名就了。

甚至不夸张的说,都不需要太久,只需要给他十年的时间就好,十年之后,他就有资格被所有人尊称为“歌坛教父”!

他甚至可以拿着一大把经典的英语歌曲,直接带着廖辽和何润卿、周嫫、谢冰她们去刷国际逼格,让她们升级做国际歌坛的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