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唱片业的黄金时代(第3/4页)

而且,就这还只是在艺术圈子里打混,如果李谦的心再野一点、目标再大一点的话,其实他可以赚钱、可以参与进去的行业,还有很多。比如说在当下,虽然电脑、互联网这个概念,已经被很多投资者所看好,也已经有很多资本参与了进去,但即便是明见如他们,对未来网络时代的预见性,也是绝对比不上已经从那个时间段走过一遍的李谦的。

别的不好说,手里有点钱,选好几个项目投钱进去,不好说一本万利,十笔投资成功一两笔,就够以后舒舒服服的吃一辈子了。

可以说,对于一个重生者,尤其还是李谦这样携带着巨大优势而来的重生者而言,单纯只是要赚钱的话,比起普通人来,优势实在是强出太多了。

但李谦显然不是那种只想着赚钱发大财的人,而且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你做了这个,就必然没时间做那个。

钱,要赚,但他只赚那些自己感兴趣、也愿意去做的事情所带来的收获。

比如说,他做唱片,他也要捧红自己旗下的歌手和艺人,但他最想获得的,其实并不是最后的收获,反而是做事情中间的那个过程——当她和廖辽在一起互相磋磨,两个人一起努力帮助廖辽寻找到最适合的那种情感,然后把一首歌曲打造出感人肺腑的力量时,才是他最最快乐的时候。

挣钱,只是捎带的副产品而已。

他的主业,是做出好东西!

当然,这些东西、这些思考、这些选择,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是只能深埋在他自己心底的,不只是廖辽、王靖露,甚至连自己的父母,他都不会透露哪怕一个字。

……

还在回去的车上,李谦就已经说起了自己见到李金龙的情况。

对于李金龙这个人,他说:“他的能力有限,不是什么天才型的人物,但好的是,他自己知道自己不是天才,所以他能脚踏实地的做事情。而且他很诚心的要过来,考虑到工作室建起来之后,齐姐不懂行,我跟廖姐都没有那么充裕的时间,所以,肯定还是要有个懂行的人帮忙搭理一些音乐方面的事情。他打电话来,我听出他的意思来,其实就已经心动了。”

对此,廖辽和齐洁自然都没有什么异议。

工作室要成立了,哪怕草台班子,也是班子,肯定要找个人帮忙搭把手的。李金龙此前跟李谦合作过,是圈子里少数几个跟李谦合作过的人,现在对方主动辞了华歌的工作要过来投靠,而李谦又相得中他的实力和为人,那当然就没什么好说的。

廖辽甚至说,“以后小洁管行政、带艺人,那个李金龙就负责在做音乐上给你打个下手,跑跑腿联络联络人什么的,他内行,挺好!”

李谦点点头,又继续道:“但是他这一来,我一下子想到了很多问题。咱们此前一直都兴冲冲地要建工作室,又是买楼,又是装修,又是进设备的,似乎都没想到接下来的管理工作的事儿?这么大一片地方,要招人,普通工作人员也好,签几个人进来做编曲也好,包括将来还有可能会签下几个音乐人、歌手之类的,该怎么管理?总的有个章程吧?”

廖辽一听这个,很傻白甜地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肯定地道:“这个跟我没关系啦,反正我也不懂这个,那个……小洁,你老板问你话呢!”

齐洁闻言翻个白眼,小心翼翼地问李谦:“你是怎么考虑的?”

李谦耸耸肩膀,说:“我才刚高中毕业啊,你是教过我的,还能不知道?你让我写歌,让我唱歌,让我编曲,这都没问题,我一个人能当好几个人用都没问题。但是……你让我做管理者?让我每天盯着底下人的考勤?给他们做出一套工资奖金体系?这个真的不是我的专长啊!所以喽……是我在问你啊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