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户口(第3/4页)

苏城无奈的道:“招工做什么?你看这样好不好,学会计就是当学徒,我让他们给你开工资。”

徐凤自然还是想上学的,高兴的点头。

苏城转头又问:“你到这里,有啥目标吗?”

徐凤脸上挂起红晕,小声说:“我爹说,让我想办法招工,再找个城里人嫁了。”

苏城哈哈大笑,道:“这没问题,你是我四妹,挑中谁了,给我说,你喜欢咋样的?”

徐凤性格温懦,但有着荆山人的爽利,脸红的同时,却大胆的说道:“我喜欢读书人。”

顺着她的眼神,就能看到外面忙忙碌碌的研究员。

苏城心领神会,道:“这好办,我让人帮你拾掇一下,你没事就来研究院帮忙,让你在这里慢慢挑。”

“不行,不行。”徐凤赶快摇头,道:“我没有城市户口,人家一听,就不肯要的。”

说话间,她的眼里有点水晶化。

苏城的表情微变。看的出,徐凤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才20岁的女孩子,就要面对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巨大鸿沟,知道自己是中国的二等公民,苏城很难理解这是何等的痛苦感受。

“四妹,你想招工,就是因为户口?”

徐凤点头承认,又问:“你有办法?”

“我有办法给你办户口,不用招工。”苏城说着提起了桌上的电话。

五郎也迅速紧张起来,他没有通过招工的程序,因此也就不是城市户口。现在的收入虽然不错,但总是挂在心上的一件事。

不用他开口,苏城也就想到了,他打通了张雄的电话,简单解释了两句,就放了下来,笑道:“你们改天拍个照片,我帮你们办户口转移。”

无论是油田、大华实业还是公安局,都有城市户口的指标。这是他们巨大的行政权力之一。

五郎和徐凤却有些不能置信。

在他们眼中,改户口是天大的事。

如果家乡有谁的户口改成了城市户口,那简直是要翻天的喜事。所谓“吃商品”粮的,意味着除了粮食之外,所有的待遇都与农民不同。

70年代兴许还有农村招工的好事,到了80年代末,招工就几乎绝迹了。

如果不是因为苏城是“厂长”,徐芬也不会开这个口。

但是,见苏城言之凿凿的说好,他们也不能不相信。

中午,急不可耐的两人,就去照相馆拍了照片。

向来舍不得花钱的五郎,在这上面,是一点都不犹豫。

等他们将照片拿回来,苏城也就不说改天的话了,直接让人来办理户口。

不用多长时间,就有派出所的民警来到研究院。

徐凤给她泡了茶,就坐下细看民警贴照片,非常认真。

民警被她看的很不习惯,动作都快了三分。

等看到他写“非农业户口”几个字的时候,徐凤摇摇晃晃的都站不稳了。

晚间。

苏城依旧在研究室吃饭,由食堂送过来。

仍在工作的研究员都可以免费点餐,苏城与大家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不仅是年轻的毕业生们,就是中老年研究员,也喜欢和他聊天。

总有一些改进的技术,是从这种聊天中出现的。

苏城则注意观察孙立宪等几个人。

80多个人里,将近四五十人,是他记得名字的。但是,是否有重名,是否有人记错了,还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苏城也愿意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天才并不是天生就有才华的,将他们留给母狼喂养,充其量是一只聪明的泰山;只有现代教育下的人,才能完成现代改造。

就目前看来,他们的进展不错,孙立宪等少数几人已经能够独立进行工作,让苏城也心生羡慕,心想:未来的大牛,果然是有牛起来的潜质的。

正想着,舒兰和徐凤从外面走了进来。下午时间,舒兰就带着徐凤去打扮了,此时,两人换上了黄色和绿色的衣裳,梳上了“招手停”的发型,一下子吸引了男人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