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5章 换个思路(第2/3页)

做的好,得到的只会是赞叹,而非怀疑。

王良才也一下子来了精神,屏息凝视的听杨锐说话。

杨锐斟酌一番语气,道:“第一个,我们先说预处理操作液的事,你们不光可以从减少化学损伤的方面来考虑,也可以从保护卵母细胞的方向来考虑。”

王良才和苏帆互相看看,没有吭声,这是显而易见策略之一,但是,策略不见得能够实现。

杨锐用手指叩了两下桌子,决定说的更清楚,道:“如果是我做这个实验的话,我肯定不会用单纯的蔗糖溶液。我会考虑,给卵母细胞更适应的环境,比如说,胎牛血清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胎牛血清……”王良才没想到杨锐真能说出东西来,而且,听起来还蛮有道理的。

在遗传学实验室里面,血清也是常用的试剂,胎牛血清也不会让人陌生,但是,如果不是杨锐提出来的话,满脑子蔗糖溶液的王良才和苏帆是不会想到的。

事实上,包括谷强组在内,整间实验室,都没有尝试过在操作液中添加胎牛血清的。

“我们试试看。”王良才显的振奋了一些。

仅从经验来判断的话,添加胎牛血清也是很靠谱的选择。

“主任,第二点呢?”苏帆也觉得靠谱,他做细胞克隆做了很久了,胎牛血清也是用过的,现在回想一下,各项指标都很契合的感觉。

杨锐笑笑,道:“第二点,我觉得你们的思路还是要有所变换的。”

“是。”

“我们的目标是克隆羊,恩,无性繁殖的克隆羊……总而言之呢,这个项目,暂时还不是一个商品化的项目,所以,我们最终只要做出一只克隆羊就可以了,无限的拔高成功率,性价比并不高。”

杨锐说的仿佛很轻松,只要一只克隆羊什么的,听在王良才和苏帆耳中,简直是无奈了。

偏偏杨锐说的又很有道理。如果经费充足,人手充沛的话,自下而上的平推过去,自然是最简单易行的模式。

然而,经费充足和人手充沛,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很少有什么科研项目,能让学者肆意消耗资源的。

从杨锐的角度来看,克隆羊更是个无底洞型的项目。

就是再过三四十年,人们对于克隆中的种种关键点,也是一知半解的。

历史上,苏格兰人是做了600多组实验,才做出一只克隆羊多莉,如果他们前期的研究非常充分的话,哪怕出于保险措施,最终也可能诞生两三只的克隆羊。

只能说,克隆羊多莉的出现,也是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的。

在它之前,光是流产的克隆羊就有数只之多,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不计其数。

杨锐如果不想将未来十年都耗费在同一个项目上的话,采取更经济的方式是势在必行的。

将每一个关键点都研究透彻,既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不可能达成,更加的没有必要。

只要杨锐的实验室能完成克隆羊的项目,之前的漏洞,没有研究清楚的关键点,自然会有人来查遗补缺的。

那么多地方大学的学者,刚出道的年轻人,第三世界的贫民实验室,一辈子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而且是乐此不疲,也得给人家一点机会。

苏帆和王良才也听懂了。

杨锐明显是不赞成他们步步为营的模式,王良才不禁有些着急,忙道:“杨教授,杨主任,克隆羊是一个系列项目,如果前期的成功率就不能保证的话,连进入后期的资格都没有啊。”

“谷强不是做到注核了吗?”

“谷强的方法,我们学不来啊。他自己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王良才叹口气。

杨锐淡定的道:“那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好了。”

“啊?”

“咱们同在一个实验室,同在一个项目组,分成不同的课题组,只是为了尝试不同的道路。既然谷强走通了一条,那就利用起来嘛,何必将经历花费在开辟一条并行道路上?我的建议,直到注核的部分,你们只进行查遗补缺的工作,从注核开始,继续发力好了。”